10月30日晚间,海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创药业”)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5.18万元,同比增长21180.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914.72万元,去年同期则亏损1.54亿元,同比大幅减亏。
公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海创药业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系该公司首个1类新药氘恩扎鲁胺软胶囊(以下简称“氘恩扎鲁胺”)于今年5月获批上市,进而年初至报告期末首次产生药品销售收入。
海创药业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款产品的成功商业化,正是本公司‘肿瘤+代谢疾病’双轮驱动战略价值的有力印证。在本公司清晰的战略指引下,‘前沿研发’与‘商业化销售’已形成强大驱动力,共同推动本公司实现稳健发展。”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前三季度收入规模大幅增长,折射出两大积极信号。即核心产品氘恩扎鲁胺商业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收入主力支撑,同时创新药管线逐步进入收获期,推动营收规模跨越式增长,标志着该公司实现了从‘投入期’向‘回报期’的关键跨越。”
2025年5月,海创药业自研新药氘恩扎鲁胺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前列腺癌。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该公司正式迈入商业化元年,更为全球及中国男性高发癌症——前列腺癌的治疗领域注入了新的希望。据权威机构沙利文预测,到2030年,国内前列腺癌整体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500亿元大关,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为快速承接市场机遇,海创药业创新性地采用“自营+CSO(合同销售组织)”双轨制模式,并配以“医学-市场-准入-销售”四轮驱动策略。短短数月内,已搭建起覆盖全国30个省市、500余家医院及240家DTP药房的高效销售网络,为新药快速放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品上市后迅速获得市场与权威认可。一方面,氘恩扎鲁胺被纳入权威的2025版《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成为临床推荐用药;另一方面,该产品于2025年8月通过国家医保目录初审,若最终成功纳入医保目录,将极大提升药物可及性,加速市场渗透。
与此同时,依托“PROTAC技术、靶向药物发现与验证”等核心技术平台,该公司成功开发出核心产品HP518——国内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口服雄激素受体(AR)降解剂,有望解决前列腺癌等疾病中耐药性这一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后续若能顺利上市,将有望成为其“第二增长曲线”。
在代谢疾病领域,海创药业重点产品HP515瞄准了两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即肥胖减重和代谢性脂肪性肝炎(MASH)领域。最新数据显示,HP515在健康受试者中单次和多次剂量递增给药的Ⅰ期临床试验中,HP515在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方面均达到预期,经HP515治疗后多项血脂指标获得显著改善。目前,基于前述Ⅰ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海创药业正在积极推进Ⅱa期临床试验。
公开信息显示,HP515的未来开发路径清晰聚焦于三大方向,即推进与GLP-1联合用药治疗MASH,推进与GLP-1联用治疗肥胖,以及探索其与本公司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的联合用药。这一差异化的联合用药策略,有望使HP515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袁帅表示,海创药业依托核心技术平台形成技术壁垒,同时其在管线布局上的多数产品均为全球首创或同类最优,市场空间广阔。随着新药商业化进程顺利推进,该公司收入规模有望持续放大,净利润亏损缺口逐步缩小,实现从“烧钱研发”到“盈利增长”的质变。长期来看,海创药业凭借技术原创性与管线前瞻性,有望在生物医药赛道中占据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