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于瑶)加速优化布局“断舍离”、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力”、提升创新驱动“强引擎”……“十四五”以来,宁夏国资国企通过战略性重组、机制性破冰等开创性举措“强基培优”,并将创新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赋能新技术、投向新领域,推动规模扩张与效益提升并进。
“聚焦主业”优化资本集约布局
只有“断舍离”,才能形成规模效应;更加聚焦,才能推动资源流向核心领域。5年来,宁夏国资国企持续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提升配置效率,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逐步显现。
“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布局,撤销合并了宁夏农投集团,组建数字宁夏建设运营公司,将宁夏交投集团、宁夏建投集团等6户区属国企重组为3家,区属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19宗,累计压减法人单位120户,有效提高了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行效率。”宁夏国资委副主任赵建新说,宁夏国资委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形成主责主业更加聚焦,核心功能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发展新格局。
活力的源泉在于机制“破冰”。只有加快形成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点燃企业内生动力,释放企业的市场活力。通过分类分层动态优化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三重一大”决策办法和治理主体权责清单,如今,宁夏区属国有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实现全覆盖。
“目前,宁夏区属国有企业已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人数占比78.2%、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人数占比7.6%,现代企业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基本形成。”赵建新说。
5年来,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也更加成熟定型,通过建立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资金闭环监管与债务风险分级预警,全面实现了区属监管全级次企业动态资金穿透式监管,并制定修订了52件规范性制度文件,建立“4333”考核分配机制,实行“一企一策”差异化考核。截至目前,已完成28个区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140户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体制不断完善。
“十四五”末,宁夏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近1.2万亿元,净资产近4000亿元;2025年1-9月,实现利税总额近240亿元,整体呈现规模扩张与效益提升并进的良好格局,进一步凸显了国有企业“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
“创新基因”赋能“六新”产业新赛道
不固守传统“家业”,而是大胆投向“六新”产业。“十四五”以来,宁夏国资国企将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开辟产业新赛道。
“通过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专项行动,加大国有资本对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培育科技型企业36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由2020年的0.32%增长到1.57%,增长1.25个百分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赵建新说。
5年来,宁夏国资国企不断完善科创体系架构,探索实行“1+N”科创体系,强化集团公司对科创工作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通过建立分工明确、协同有效、制度保障的科创体系,推动企业形成梯次成长、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宁夏农垦“智慧宁粮”上线、宁夏国运西北轴承公司认定为基础级智能工厂……为打造创新平台,宁夏国资国企持续开展创新型企业培优专项行动,并深化与区内外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在产教融合共育高素质人才、强化创新协同促进成果转化、优化服务供给共建长效机制等方面务实合作,助力自治区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不仅如此,“十四五”以来,宁夏国资国企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区属监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达到66.3%,并积极参与绿电园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提高企业服务自治区重大项目建设和民生保障能力。
“十四五”末,宁夏国有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9亿元,其中区属企业近720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