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拓展绿色贸易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印发了《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在吹风会上介绍,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积极拓展绿色贸易,目的是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更好服务全球气候治理。
李成钢表示,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针对绿色贸易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作为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充分体现了创新引领的鲜明特点。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我国绿色贸易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比如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存在短板、物流环节降碳潜力有待挖掘、支撑保障体系不够完备等问题,制定了针对性举措。

在已签署的自贸协定中推动纳入贸易与环境相关内容
《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将如何更深入地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标准制定?如何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包容的全球绿色贸易的治理体系?
对此李成钢表示,当前,绿色转型是世界经济重要的发展趋势和增长引擎,也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新兴合作领域,但是也面临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态度,积极参与全球绿色治理,为绿色贸易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在深度参与绿色贸易的全球治理方面,中方将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重要的国际场合,积极参与绿色发展相关议题的讨论,主动分享中国实践和中国方案。
“比如,我们提出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已经得到50多个经济体积极响应,成为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我们将继续推动扩员和落实,同时我们切实履行在亚太经合组织环境产品清单的关税减让承诺,清单内产品关税已如期降到5%以下。此外,我们在与南非等国签署的深化双边贸易畅通合作谅解备忘录中也纳入了绿色贸易有关内容。”李成钢强调。
当前,在已经签署的自贸协定中,中方推动纳入贸易与环境的相关内容。比如在10月28日刚刚签署的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中,就设立了绿色经济专章,并将绿色贸易列为优先合作领域。
此外,在与瑞士、韩国、秘鲁的自贸协定中或者升级谈判中,都包含了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合作等方面内容。中方将持续推进自贸谈判,大力推动双向市场开放、削减非关税壁垒、提升规则承诺水平,推动标准与合格评定合作,为企业创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在深化国内改革对接国际绿色标准方面,中方将对国际标准和经贸规则进行认真研究,并持续对接,推进在环境标准等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国内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目前,我们正在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完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加快与主要贸易伙伴实现标准互认。推动中国绿色产品、技术和服务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李成钢表示。
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等产品和技术全球市场规模将是目前的5倍
近年来,中国外贸企业积极顺应贸易绿色化趋势,将绿色低碳理念转化为优质产品,丰富了全球供给。当前,我国绿色贸易发展有哪些新特点和趋势?
李成钢在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外贸“向绿色”发展步伐在加快,总体上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和趋势。
首先,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国际机构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等产品和技术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是目前规模的5倍,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出口表现亮眼。比如,今年前三季度,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增速超过30%;光伏产品已经连续4年出口额超过2000亿元;电动汽车出口量去年首次突破了200万辆;铁道电力机车、电动摩托车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出口也保持着强劲增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节能环保家电、再生纤维纺织服装等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广受欢迎。这些都表明,绿色贸易为中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提供了重要支撑。”李成钢表示。
其次,绿色引领外贸产供链全面升级。近年来,中国外贸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升级迭代上,也体现在全产供链的深度变革上。
在研发端,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绿色理念融入产品设计。比如,根据调研,正在举行的第138届广交会上,47%的首发新品都融入了绿色设计理念。
在生产端,企业在原材料、用能、工艺等方面持续创新,不断增强产品绿色低碳属性。
在物流端,外贸运输更多使用清洁能源车辆和船舶,碳排放不断降低。这些都是外贸产供链绿色转型的生动缩影。
再次,我国外贸正从“卖产品”升级为“提供集成式解决方案”。当前,国际市场青睐的不仅仅是中国优质绿色产品,还包括技术、服务、管理等在内的整套完整解决方案。
比如,有中国企业向沙特出口绿色低碳建材,并提供整套节能降碳的设计和建造方案,帮助当地建成了30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还有中国企业向坦桑尼亚提供了包括新能源公交车在内的整套快速公交方案,提升了当地城市的通勤效率。这些转变都是中国绿色贸易竞争力的生动体现。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绿色贸易服务全球的能力,与全球更好分享绿色低碳成果。”李成钢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