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动驾驶领域备受瞩目的“Robotaxi港股第一股”之争再起波澜。
10月28日,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几乎同时在港交所发布上市招股书,标志着两家公司正式进入上市最后冲刺。若顺利挂牌,双方将共同形成“美股+港股”双重上市格局。根据进程,两家公司已同步启动公开发售,并将于11月6日正式上市交易。
然而,就在此关键节点,文远知行首席财务官李璇31日在分析师群内“发声”,直指小马智行在港股路演材料中对文远知行的业务数据及技术能力存在多项不实。
据介绍,李璇在声明中逐条反驳了小马智行的比较内容。针对运营区域,他强调文远知行已在北京、广州两地公开提供纯无人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并非如对方所称“仅北京1个地区”;在运营数据方面,文远知行拥有超过700辆Robotaxi车队和2200天的公共运营记录,其商业化运营覆盖北京、广州及中东等多地,招股书数据清晰可查,而非“已完成单数为0”。技术层面,李璇指出文远知行“一段式端到端”技术已获博世、奇瑞等合作企业佐证,质疑小马智行在无规模化L2+项目的情况下自称实现L4完全一段式端到端的可信度。此外,文远知行在11国30城的全球布局和7国自动驾驶牌照的资质优势亦被重申为行业共识。
李璇表示,“小马智行的行为已超出正常竞争范畴。小马智行在路演和材料中有诸多片面不实、刻意贬低文远知行的表述。此类行为无疑会损害其自身在行业内的信誉,相信任何秉持专业精神的市场参与者都会对此有清晰的判断。文远知行要求其立即更正所有不实信息。”
此次争议背后,是两家公司近乎同步的资本化进程与不同的发展路径。根据此前披露的招股信息,小马智行深耕国内一线城市,形成“Robotaxi+Robotruck”双线布局;而文远知行则以全球化网络构建竞争壁垒,成为多国牌照持有者,并通过与Uber、Grab等合作加速海外落地。尽管技术路线与市场策略各异,双方均处于高投入阶段,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均超6亿元,且尚未实现盈利。
业内观察人士认为,此次公开争议反映出自动驾驶行业在从技术验证向规模化商业落地过渡阶段面临的竞争压力。随着其港股上市进入倒计时,企业还需在吸引投资者关注与维护行业信誉之间寻求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