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锂电负极材料龙头企业——中科电气(300035)大动作不断。10月30日晚间,中科电气同步披露《关于引入战略投资者暨公司股东协议转让部分股份的权益变动提示性公告》以及《关于与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的公告》。
据披露,四川、成都国资与中创新航将间接入股中科电气,合计以8亿元受让中科电气5.001%股份。同时,各方将共同推进负极材料相关产业化项目在四川落地。
今年6月,中科电气宣布拟80亿元投建阿曼基地,锂电负极材料产业链正纷纷推进先进产能扩产及海外布局。
接近中科电气的人士认为,当下新能源锂电产业竞争激烈,而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四大主材之一,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从2025年的市场数据来看,在储能和新能源车的带动下,市场需求强劲,在2023年至2024年两年调整周期之后,可能面临新一轮快速增长的周期。“在新的周期下,谁能持续具备产能快速扩张能力和技术领先优势,谁将掌握下一轮竞争取胜的关键,中科电气本次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或许就是在为未来做规划和准备。”

8亿元受让中科电气5.001%股份
据公告,中科电气控股股东暨实际控制人余新、李爱武夫妇及其一致行动人余强、李小浪以及公司股东罗新华、黄越华、黄雄军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凯博(成都)新能源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凯博成都基金”)合计转让其持有的公司约3427.82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001%。
本次标的股份协议转让价格为23.34元/股,转让总价款(含税)共计约8亿元。

转让完成后,余新、李爱武夫妇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中科电气股权比例降至12.93%,仍为中科电气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凯博成都基金则将持有中科电气5.001%股份。
中科电气表示,本次权益变动是凯博成都基金基于对公司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的认可,将结合其自身及其合伙人在资本、资源和产业布局等方面的优势,为公司锂电负极业务赋能,并推动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在四川省和成都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科电气相关人士表示,本次股份转让并非简单的股东增、减持,展现了公司实际控制人余新、李爱武夫妇支持上市公司优化股权结构、引入认可公司价值和看好未来发展的战略投资者、助力公司长远发展的决心。
四川国资与中创新航齐出手
凯博成都基金来头不小。
披露显示,凯博成都基金成立于2022年,管理人为凯博(湖北)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资额10亿元,目前主要出资人分为两方:一方为具有四川、成都国资背景的投资主体,另一方是锂电池行业头部企业中创新航。

具体来看,中创新航、成都经开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都市重大产业化项目一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成都产业功能区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依次为29.90%、25.00%、20.00%、19.90%、5.00%。
工商登记显示,成都经开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隶属于成都经开区管委会,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背后站着诸多四川国资,成都市重大产业化项目一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则背靠成都市国资委等,成都产业功能区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由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成都产投”)100%控制并最终隶属于成都市国资委。
上证报记者获悉,成都产投是促成本次协议转让的一重要参与者。
在新能源锂电产业,成都产投早已布局,通过投资中创新航、蜂巢能源、中科电气、巴莫科技、德方创域(德方纳米控股子公司)等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深度参与四川、成都动力电池产业 “强链固链”。
事实上,成都产投与中科电气的合作早有渊源,2022年,成都产投便通过旗下基金参与中科电气定增,间接持有中科电气2.68%股份。
据介绍,中创新航已经连续多年实现动力电池装机量和储能电芯出货量倍数级增长,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动力及储能电池企业之一。2025年上半年,中创新航动力电池装车量21.8GWh,同比增长22.7%,排名全球第四、国内第三;储能电芯出货量大幅增长,排名全球第四。
加码新能源先进产能
最新公告显示,中科电气与成都产投签订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据协议,双方同意围绕负极材料业务,全面深化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资源、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展开多方位的合作,共同将中科电气打造成为负极材料全球领先企业,并推动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在四川省和成都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双方协同共赢。

具体来看,双方将共同推进负极材料相关产业化项目的落地,包括但不限于共同谋划优先在四川省内建设具有竞争力的负极材料生产基地,优先在成都市打造中科电气负极材料业务全国总部基地,促进并参与和头部新能源电池厂商开展合作。
同时,双方围绕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及固态电池领域,优先推动在成都市或四川省内设立关键核心材料研发中心,逐步建设中试线、量产线。
从产业背景来看,四川已聚集200余家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覆盖锂矿开发、材料生产、电池组件到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圈。
近年来,中科电气快速推动负极材料先进产能扩产达产。2024年,中科电气实现负极材料出货量22.57万吨,同比增加55.66%。据EVTank统计数据,2024年中科电气负极材料出货量位居行业第三。今年上半年,中科电气实现负极材料出货量15.70万吨,同比大增70.47%。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公告显示,中科电气拟在阿曼实施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不超过80亿元。该项目分两部分建设,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产能规划各为10万吨/年,建设周期预计各为36个月。
“目前,下游电池大厂对海外锂电负极材料产能有着强烈需求,阿曼基地产能届时可匹配海外市场需求。在具体投资、建设节奏上:一方面,我们不排除引入战略投资人等进行合作;另一方面,我们将根据客户需求、市场开拓情况,以‘分期规划,分阶段实施’的灵活模式有序推进。”此前,中科电气新能源材料事业部总经理张斌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