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间,招商证券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提高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的议案》,同意将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由1500亿元人民币增至2500亿元人民币。此次招商证券单次上调幅度高达1000亿元,调整力度创下年内券商两融规模单次扩容纪录。

今年以来,随着行情的上涨,两融余额接连创出历史新高。截至10月30日,两融余额达到24990.86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2.55%。此前,山西证券、兴业证券、华林证券、浙商证券已先后上调两融及相关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
业内人士认为,两融业务作为券商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其规模的扩张将增厚证券行业业绩。多家券商扩容两融业务,展现了其资本实力和对后市行情的看好,更在客观上为A股市场注入了新的流动性预期。在业务发展上,多家券商强调,在积极扩容的同时,始终将风险控制置于首要位置。
招商证券上调两融规模上限1000亿元
10月30日晚间,招商证券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关于提高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的议案》,决定将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由1500亿元人民币大幅提升至2500亿元人民币,单次上调幅度高达1000亿元。
招商证券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融资融券余额906.00亿元,市场份额4.90%,维持担保比例为304.76%,今年上半年融资融券利息收入23.38亿元。
招商证券在半年报中表示,下半年将发挥资本中介业务综合化服务优势,平衡规模效益与风险管控。在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等融资类业务方面,公司构建了多层级的业务授权管理体系,并通过客户尽职调查、授信审批、授信后检查、担保品准入与动态调整、逐日盯市、强制平仓、违约处置等方式,建立了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
另据招商证券同日发布的三季报,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融出资金1292.79亿元,相较上年末的955.73亿元增加35.27%。
有市场人士认为,结合当前两融余额增长趋势,招商证券将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调高1000亿元,有望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在保障利息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抓住市场活跃期的信用业务增量。
多家券商上调信用业务规模上限
招商证券已是2025年第五家上调两融及相关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的券商,此前山西证券、兴业证券、华林证券、浙商证券已先后上调相关业务规模上限,此举被视为对A股市场持续活跃、投资者杠杆需求攀升的直接回应。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沪深北三市两融余额为24990.86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2.55%。其中,融资余额为24811.80亿元,融券余额为179.06亿元。两融交易额达2828.82亿元,占A股成交额11.48%。
作为市场情绪和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两融余额自去年9月以来节节攀升。今年8月1日至10月30日,两融余额更是增长超过25%。
在市场人士看来,本轮两融余额尤其是融资余额的快速增长,核心在于政策利好出台、宏观经济稳定、自主科技崛起等因素共同推动,提振了市场信心,进而吸引杠杆资金加速涌入。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券商宣布上调信用业务总规模,以释放更多资金额度。
9月24日,浙商证券公告,为促进信用业务发展及做好融资类业务规模管控,董事会同意调增融资类业务规模,将融资类业务规模由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
华林证券已两次上调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在3月末提升至62亿元,9月初再次提升至80亿元,涵盖融资融券、自有资金出资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及其他信用业务。兴业证券董事会也在4月末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公司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的议案》。
4月26日,山西证券将信用业务使用自有资金最大规模从100亿元提升至110亿元,其中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从80亿元上调至100亿元,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上限则从20亿元下调至10亿元。
扩规模与控风险并行
在两融业务火热发展的同时,违规案例时有出现。4月23日,广西证监局公告,光大证券南宁金浦路证券营业部在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过程中,存在向客户介绍人支付报酬和为客户“绕标套现”提供便利等违规行为。该营业部被广西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在两融业务发展的同时,多数券商正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措施,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确保两融业务平稳发展。日前,华林证券公告称,自10月13日起将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调至100%。
此前,国金证券通过官网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8月27日起,对除北交所以外的标的证券的融资保证金比例上调为100%。
有市场人士认为,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是券商的一种主动风险管理。这既是应对旺盛信用需求的现实考量,也是为防范过度杠杆、实现业务稳健发展的审慎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