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31日讯当前,全球资本格局正处于深刻变革期,中国凭借清晰的战略规划、完备的产业体系与持续深化开放的决心,为全球资本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时代机遇。随着“十五五”规划路线图逐步明晰,科技、消费、绿色和安全领域已显现出明确的投资价值,成为全球资本的共识性主线。面对这一重大机遇,全球资本该如何精准把握中国投资新机遇,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增长?
围绕上述话题,陆家嘴金融沙龙第33期开启了一场顶级投资人对话。以“十五五规划,外资眼中的投资机遇”为主题,来自全球资产配置、跨境投资合作、资本市场建设等领域的资深专家,深入讨论了“十五五规划”下的中国投资新图景,以及如何促进中外资本市场深度融合,为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期沙龙对话中,东方汇理资产管理集团首席投资官Vincent MORTIER(文森特-莫蒂尔)作为线上嘉宾,首先阐述了本次对话的核心议题,为讨论奠定了基调。自2015年担任集团副首席投资官以来,他深度参与并有力推动了东方汇理在亚太区的战略落地,特别是在主导与中国银行建立合资企业的关键进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随后,五位现场的重量级嘉宾围绕上述主题展开了顶级投资人对话。他们分别是:高盛中国联席主管、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范翔;华平投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联席总裁周朗;路博迈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阎小庆;瑞士百达集团股权合伙人、瑞士百达资产管理亚洲(日本除外)首席执行官赵俊杰;安中集团中国区总经理石磊。
“美国例外主义”历史性退潮,全球资本聚焦中国投资新机遇
论坛开场即直指核心,将“‘美国例外论’是否走向尽头”这一全球投资人热议话题置于聚光灯下。文森特-莫蒂尔在线上视频对话中指出,尽管近期美国引发的全球经济重大冲击有所缓解,但仍存在显著的尾部风险,其巨额财政赤字、政策不确定性、AI投资盈利性与监管框架疑问等问题悬而未决。他判断,美国的“例外主义”将越来越受到挑战,这或导致美国资产风险回报下降、债务“国有化”以及美元贬值。尽管“最坏的情况从未必然发生”,但文森特-莫蒂尔警告道:“我担心我们正处于‘一场风暴来临前的宁静’”。
这一判断为后续讨论奠定了基调:若美国资产吸引力下降,全球资本的“下一站”将在何方?与会嘉宾的共识清晰地指向了中国。

绝地反弹勾勒外资“资本桥梁”战略图谱,纽带作用不可替代
过去一年中国资本市场的绝地反弹,为外资机构提供了展示独特价值的绝佳契机。在分享“年度最骄傲成就”这一环节时,与会嘉宾不约而同地描绘出一幅“资本桥梁”的战略图谱,彰显了外资机构在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开放进程中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
赵俊杰重点阐述了公司作为长期投资者的核心理念与“资本桥梁”的战略定位。她强调,以穿越周期的战略定力应对市场起伏,是瑞士百达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作为连接中外资本的双向桥梁,公司一方面持续引导海外资金配置中国;另一方面,也通过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MRF(跨境理财通)等跨境投资渠道,助力中国客户实现全球资产配置。
她进一步指出,优异的业务数据有力地印证了这一战略的前瞻性:公司旗下的一只MRF基金已成为资产管理规模增长最快的产品,而全球多资产配置策略规模在一年多时间内实现翻番。这一现象清晰表明,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客户对风险资产配置需求显著提升,而公司精准捕捉并成功驾驭这一趋势,赢得了海内外投资者的双向认可。
石磊则将年度骄傲成就归结于一项开创性的跨境合作。他透露,安中集团已于2024年12月,携手长期合作伙伴汇添富基金及中国银行,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共同签署了ETF合作备忘录,旨在探索打造中国与中东资本市场的ETF互联互通机制。
在他看来,这一合作超越了单纯的商业范畴,更具战略意义。安中与合作伙伴致力于服务全球长期资金,促进中阿资本市场发展,助力上海与阿布扎比金融中心建设。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落地实施阶段,成为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与中外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里程碑。

港股A股良性联动,制度、产业与全球资本共塑长牛新生态
针对港股与A股市场的联动关系,范翔指出,两地市场已形成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良性发展格局。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香港市场ECM(股权资本市场)融资规模达760亿美元,跃居全球首位,A+H上市成为其重要推动因素。
范翔分析,港股凭借其高效的再融资机制(如“闪电配售”)和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为企业打造了理想的国际融资平台;而A股则以其更具吸引力的市场估值和充沛的人民币资金供给,为企业国内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他判断,在港股市场的带动下,A股融资活动将更加活跃,但整体节奏应保持平稳。
阎小庆认为,当前牛市已从流动性驱动,演进至制度建设与基本面改善双轮驱动的新范式。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实质性推动产业升级,筑牢供应链韧性;另一方面,证监会诸如强制分红、常态化退市、严打造假等制度规范性改革,为市场构筑持续发展的基础。
周朗则对中国PE(私募股权)产业构建退出再并购的良性循环路径进行了解读。他指出,这既受制于市场发展阶段的结构性因素,也与当前市场参与者的心态和制度政策密切相关。在他看来,风险偏好仍是关键堵点,“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对于做deal(交易)都相对来讲比较谨慎”,这需要假以时日。
“十五五”规划路线图明晰,全球资本共识指向四大投资主线
基于论坛嘉宾的前瞻分析,“十五五”规划下的中国投资机遇已呈现出清晰的战略轮廓。这一引领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顶层设计,正成为全球资本的战略聚焦点。
范翔指出,从“十四五”规划的执行情况看,大多数经济指标均实现或超额完成,增强了市场对“十五五”规划的信心,科技、消费、绿色和安全或将成为“十五五”规划重点发展方向。
周朗则指出,“十五五”规划最具价值的投资机遇在于中国企业从“出海”向“全球性企业”的战略转型。他强调,中国企业在工业与科技领域的能力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阎小庆从两个维度补充了这一判断:在绿色和低碳转型方面,中国供应链已从单点加工转向系统化输出;在科技领域,中国企业在全球科技巨头中的市值占比极低,成长空间巨大。随着AI基础设施和能源体系的持续完善,中国有望在“十五五”期间实现科技强国的突破。
作为拥有220年历史的企业,赵俊杰分享了瑞士百达的洞见: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一套清晰且可持续的规划,是跨越周期的智慧,也是实现长期发展的独特优势。“我们也有五年规划,这种机构记忆和组织传承是一个特别独特的优势”。她表示,这种规划与执行的一致性,正是外资机构看好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石磊特别强调了消费领域在“十五五”规划中的战略价值。他观察到政策层面正通过系统性举措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打造新的消费场景,最终开启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新模式。
在对话的最后,针对投资者关心的“存款搬家”问题,与会嘉宾给出了专业建议。石磊强调长期投资理念,呼吁投资者克服“追涨杀跌”的人性弱点;赵俊杰建议采取多元策略分散风险;阎小庆指出要通过专业机构进行组合投资,以处理好短期波动与长期收益的关系;周朗明确支持增加权益配置;范翔则从数据角度指出,中国居民家庭股票配置占比仅11%,远低于国际水平,潜在资产配置结构转向股票规模巨大但过程漫长。
从应对市场波动的具体策略,到对资产配置格局的长期展望,嘉宾们的洞见最终汇聚于对中国投资新机遇的笃定。在“十五五”规划所擘画的蓝图中,科技创新与消费升级将共同承载未来的增长动能。在全球资本重新审视“美国例外论”的当下,中国凭借其清晰的战略规划、完备的产业体系与持续深化的开放决心,为全球资本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时代机遇。
“陆家嘴金融沙龙”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陆家嘴金融沙龙秘书处主办,第一财经、财联社提供媒体支持。该系列活动将构建与“陆家嘴论坛”相呼应的常态化交流平台,通过机制化、场景化、国际化运作,持续输出金融改革“浦东智慧”,深度赋能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迈向新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