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共探普惠金融赋能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张斯文)数据统计显示,全国社会组织总量已达86万家,吸纳就业人数超1000万人,其日常运营、项目实施与业务拓展亟需多元资金支持体系。但当前我国社会组织贷款可及性不足普遍存在。30日,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副教授、社工实务研究中心主任周玲牵头完成的首份《中国社会组织贷款现状、需求与银行贷款可及性评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中关村创新智库中心举办。
本次会议由北京城市学院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金融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北京办公室联合主办,北京城市学院社工实务研究中心与益宝共同承办,北京加速公益基金会提供资助。
报告发现,我国以组织身份获得银行贷款仅占进行过贷款组织的8%,绝大部分社会组织只能通过法人个人贷款、向亲戚朋友借贷等方式满足机构阶段性资金不足和发展性资金需求。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而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社会组织银行贷款作为一个需求广泛、问题明确、意义巨大的社会议题,关切公益慈善与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可以发挥多方面作用与深远价值,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媒体等各方积极协作,以政策支持为引领、金融创新为工具、组织赋能为支撑,短期在于政策明细与产品创新,通过明确非营利法人合法贷款人资格,建立社会组织专属征信评估体系,创新适合各类社会组织的信贷产品和服务;中期需发力制度支持与能力筑基,打通社会组织与金融系统数据库,推出多元社会组织信贷产品支持政策;长期在于发展构建适配社会组织普惠金融生态服务系统,形成“政策支持-金融创新-组织自律”的良性循环。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