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告,公司董事长周玉林先生,董事兼总经理刘安民先生,总会计师兼董事会秘书黄延君先生,独立董事金锦萍女士出席了本次业绩说明会。公司就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后续规划等问题与投资者进行了互动交流,在信息披露允许的范围内就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对于报告期内的业绩表现及未来趋势,公司介绍,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24亿元,同比下降1.14%,主要因公司优化产业板块资源配置,加速推进产品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主动退出部分缺乏竞争力的专用车业务,装备制造业务整体下降明显,实现收入2.75亿元,同比下降39.70%。公司核心主业汽车技术服务业务保持稳步增长,实现收入27.49亿元,同比增长5.62%,但增速较往年同期略有下滑。我国汽车行业已逐渐步入存量竞争时代,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降本增效压力向全产业链传导,在此背景下,汽车技术服务行业市场价格同样受到挤压。但从中长期看,行业整体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技术升级的推动下将逐步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演进。
有投资者询问公司对汽车电池以后的环保处理有什么方向或长远规划,公司回复,目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退役后的核心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和回收再生两大方向。中国汽研目前正依托“新能源退役电池绿色供应链技术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电池梯次利用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并开展电池梯次利用的检验检测工作。
有投资者注意到公司三季度研发投入明显增加,公司表示,将坚定不移贯彻科技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技术驱动塑造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公司瞄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国际化”发展新趋势,持续完善服务能力,构建了具有中国汽研特色的科技创新技术体系,以“安全、绿色、体验”三大技术主线为引领,在产品维度着力打造“技术服务、数据应用、装备工具”三类产品,同时,聚焦“测评、算法、控制”三大根技术,夯实技术创新的底层基础,紧跟车企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今年以来,公司牵头完成的多个项目荣获行业认可,获得包括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在内的20余项奖项。
未来,公司将持续瞄准汽车低碳、智能、网联、数字、共享发展趋势,通过机制创新、研发投入、平台建设、人才培育、项目孵化、国际合作等举措,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公司成为标准制定、数据应用、装备推广的科技平台公司提供科技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