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31 20:09:10 股吧网页版
A股五大险企前三季度狂揽4260亿,日均赚15.6亿!投资收益成最大推手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苗苗

  随着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集中披露三季报,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悉数亮相。

  在去年同期高基数背景下,五大险企再度交出亮眼答卷: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260.39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3.5%,相当于日均盈利约15.61亿元。

  其中,中国人寿以1678.04亿元的净利润规模和60.5%的同比增幅遥遥领先,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多家上市险企表示,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回暖,公司积极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把握市场机会坚决加大权益投资力度,投资收益实现大幅提升。

  天职国际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本轮股市上涨主要来自政策利好和信心修复,大量长期资金进入股市,实体经济的经营业绩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受惠于本轮股市上涨的收益并不能持续,所以保险公司还是要做好仓位把控,建立和完善止盈止损机制,以及密切关注股价波动以及市场情绪,确保保险资金的稳健投资和风险管理。”

  日均赚15.6亿,投资收益大幅提升

  前三季度,五大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

  具体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678.04亿元、328.57亿元、468.22亿元、457亿元、1328.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0.5%、58.9%、28.9%、19.3%、11.5%。

  聚焦到第三季度单季,涨势更为猛烈。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上述五家上市险企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8.73亿元、180.58亿元、202.92亿元、178.15亿元、648.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1.5%、88.2%、48.7%、35.2%、45.4%。

  对于盈利表现较好的原因,多家险企提到了投资收益大增。

  “今年以来,股票市场回稳向好势头不断巩固,公司积极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把握市场机会坚决加大权益投资力度,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中国人寿在三季报中表示。

  新华保险也在三季报中称,前三季度中国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在去年同期高增长基础上继续同比大幅增长。

  从五大险企三季报披露的投资收益数据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实现总投资收益3685.51亿元,同比增长41.0%,总投资收益率6.42%,同比提升104个基点;新华保险实现年化总投资收益率8.6%,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6.7%;中国人保实现总投资收益862.50亿元,同比增长35.3%,总投资收益率5.4%,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中国太保实现总投资收益率5.2%,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人保集团投资部副总经理陈晖艳在2025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分享了今年内及未来资产配置细节,“固定收益投资方面,继续采用灵活久期策略,根据市场情况择机配置利率债;坚持信用评级标准不下沉,择优配置信用品种。权益投资方面,稳定权益仓位,丰富权益投资策略,继续择机配置高分红品种,同时积极把握高成长品种的投资机会,通过波段操作增厚收益;精选股权项目,积极推动公司产业投资布局。”

  分红险驱动,新业务价值持续高增长

  前三季度,五家上市险企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幅度均超30%。

  其中,人保寿险同比增速最快,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保险服务收入197.86 亿元,同比增长 18.2%;实现净利润139.74 亿元;新业务价值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6.6%。前三季度,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较2024年同期重述结果同比提升41.8%;新华保险首年期交保费的增长及业务品质持续提升助力公司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0.8%。

  此外,太保寿险实现新业务价值153.51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1.2%;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357.24亿元,同比增长46.2%,新业务价值率(按标准保费)为30.6%,同比上升9.0个百分点。

  面对长期利率下行压力,多家险企将分红险作为战略重点,推动业务结构向“浮动收益”转型。

  中国人寿在三季报中称,公司积极落实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大力发展浮动收益型业务,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交保费中的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超45个百分点,占比大幅提升。

  新华保险总裁龚兴峰在2025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自4月份开始全面推动分红险转型,二季度和三季度个险渠道新单中分红险占比达到70%。“转型是成功的,打通了分红险销售的全流程,公司高度重视分红险产品,明年将继续坚持这一方向,同时加强利差风险防控。”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寿险新业务价值的普遍高增表明行业负债端转型正在取得积极进展,但要说进入稳定期还为时尚早。未来,险企进一步降低负债成本并维持客户吸引力,需要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来实现。

  周瑾认为,今年以来的投资收益不错,分红险需要执行相应的分红结算利率,有可能比部分固定收益型产品的资金成本更高。为了更好地销售浮动收益型产品,保险公司以往的保证收益承诺模式不可持续,而应该基于自身的投资能力和过往投资业绩去打动客户。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