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亚马逊发布了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3%至1802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的1778亿美元;净利润达212亿美元,同比增长近四成。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AWS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0%,达到330亿美元,超过了分析师预期,创下了自2022年以来的最强增长纪录。
这一数据扭转了此前市场对“AWS在AI竞争中落后”的担忧,推动亚马逊股价在盘后交易中飙升超过13%。
AWS增长提速
在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AWS云业务继续扮演着利润引擎的关键角色。
虽然云业务仅占公司总收入的18%,却贡献了高达65.6%的运营利润。这一比例相较于第二季度的53%有了显著提升,云业务在优化公司利润结构方面的作用正在进一步增强。
亚马逊CEO安迪·贾西(Andy Jassy)在财报电话会上明确表示:“AWS实现了自2022年以来未曾有过的增长速度,这是我们11个季度以来的最高增速。”他进一步强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企业客户加速将核心工作负载迁移至云端,以及对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服务的强劲需求。
截至季度末,AWS的年化营收已攀升至1320亿美元,维持着其在全球云服务市场的领导地位。
回顾亚马逊AWS近年来的发展路径,其在AI时代的竞争备受市场关注。目前,AWS占有全球云服务市场份额的30%以上,是占比最高的云服务商,但投资者们更关注AWS的增长态势。
在第二季度,AWS的增速为17.5%,远低于微软Azure的39%和谷歌云的32%,引发了华尔街对亚马逊在AI时代的竞争能力的质疑。
第三季度,AWS的增速达到20%,增速仍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微软云和谷歌云。前一天,微软和谷歌的财报显示,Azure云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了40%,谷歌云的收入增长了34%。
但贾西强调,“在1320亿美元年化营收基数上实现20%的同比增长,与在规模小得多的年度营收基数上实现更高百分比的增长,两者有着本质区别,而我们的竞争对手正处于后一种情况。”
贾西补充道,截至第三季度末,AWS 未完成订单金额增至2000亿美元,这些新交易的总规模已超过其整个第三季度的交易总量。
AWS之外,亚马逊北美业务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1%至1062.67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5%至47.89亿美元;国际业务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4%至408.96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下降8%至11.99亿美元。
第四季度,亚马逊预计其净销售额将介于2060亿美元至2130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10%至13%;营业利润预计介于210亿美元至260亿美元之间。
资本支出创纪录
为抓住AI带来的机遇,亚马逊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资基础设施。第三季度资本支出猛增61%,达到创纪录的342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的315亿美元。今年以来,亚马逊累计支出已达899亿美元。
这一巨额投资主要流向人工智能所需的数据中心、电力和芯片领域。
贾西在财报会议上表示:“我们继续看到AI和核心基础设施的强劲需求,一直在加速扩大产能——过去12个月增加了超过3.8吉瓦的容量。”他表示,目前AWS的算力已是2022年的两倍,且计划到2027年将产能再翻一番。
贾西表示,新增的产能正在被迅速货币化,并且巨额的投资是基于市场需求。
亚马逊CFO布莱恩·奥尔萨夫斯基(Brian Olsavsky)在财报会议上提醒道,这些新增资产投入使用后,相关折旧费用会对利润率产生一定影响,“AWS营业利润率可能会随时间波动。”
亚马逊还在财报会议上披露了其自研芯片的进展情况,在AI芯片这一关键领域,亚马逊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
“从整个行业来看,当前的瓶颈可能在于电力供应;我认为未来某个阶段,瓶颈可能会转移到芯片供应。”贾西在财报会议上表示,他透露,自研AI芯片Trainium已发展为“年收入数十亿美元的业务”,仅在第三季度,收入就环比暴增150%。
目前,Trainium 2芯片已被完全预订,主要服务于少数超大规模客户,其优势在于能提供比其他GPU选项高出30%至40%的性能价格比。与此同时,亚马逊强调与英伟达的深度合作仍在继续。这种自研与第三方采购并行的策略,确保了亚马逊在AI芯片供应紧张的环境下仍能保持产能和竞争力。
整体来看,亚马逊的战略与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保持一致,即纷纷提高资本支出,争夺AI时代的基础设施市场。
“我们将继续进行重大投资,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因为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长期来看有望为投入资本带来丰厚回报。”奥尔萨夫斯基表示。
亚马逊还将全年资本支出指引上调至1250亿美元,2026年这一支出规模预计将进一步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季度财报发布之前,亚马逊公司于28日宣布,计划裁减约1.4万名公司职员,占其公司职员总数的4%。
针对于裁员,贾西在财报会议上澄清道,这并非出于财务考量,目前来看也与人工智能无关,核心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建设。
“当前技术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在这样的时期,保持精简的组织架构、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以及快速的行动能力至关重要。”贾西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