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光线传媒(300251.SZ)发布了一则公告,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线影业”)拟以自有资金向其参股公司北京七维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维科技”)提供不超过人民币3500万元的财务资助,借款年利率为6%,借款期限为不超过36个月。此外,光线传媒方面透露,其正与七维科技合作,共同着手AI玩具的开发。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与过去的普通玩具相比,AI玩具主打可互动、情感陪伴等卖点,是今年备受市场关注的新兴消费品类之一。对于光线传媒而言,在今年春节档,其出品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不仅在国内外斩获约22亿美元票房,打破多项国内外纪录,也为光线传媒打开了IP衍生品的大门。此番与七维科技的联手,也被业界视作其在IP运营开发过程中的一次投资。
记者就AI玩具开发进展、目标市场与群体等问题致电光线传媒方面,对方表示:“目前的AI玩具还处于前期开发阶段,等后续有产品了,我们再跟大家分享吧。”
IP衍生开发的愿望
据光线传媒发布的公告,七维科技深耕AI+XR行业近十年,拥有领先的三维实时渲染引擎技术和全栈虚拟现实工具,已服务数千家媒体娱乐、教育仿真、数字文旅等领域的B端客户,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基础。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七维科技的资产总额约为1.61亿元,负债总额约为9065.17万元;2024年度,七维科技的营业收入约为1.2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389.32万元。
而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七维科技决定将B端的技术积累大规模投入到C端AI陪伴领域的研发。
“目前,光线传媒正与七维科技合作,共同着手AI玩具的开发,七维科技将利用其在AI技术层面的积累,结合公司作为IP制造者和运营商的优势,共同打造能够给年轻人群体带来全新情绪价值的AI陪伴产品,将其AI技术能力从企业级市场赋能到广阔的消费端市场。”光线传媒方面表示,“本次财务资助的资金将主要用于七维科技日常经营所需,包括AI玩具开发,有利于更好地支持参股公司的长远发展,深化双方战略合作关系,助力公司IP运营业务的拓展,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
从中不难看出,IP成为光线传媒公告中的高频词,这也体现出其对此番资助七维科技,并联合开发AI玩具的主要目标。
“国内影视IP衍生开发流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IP评估与元素提炼、授权合作、设计与生产、销售与渠道布局。总体来说,国内影视公司在IP衍生方面,开发时间较晚,多在上映前几个月启动,并且还面临盗版泛滥、品类同质化等问题。近年来,《流浪地球2》《哪吒2》等国产IP在衍生品开发上取得突破,但整体市场仍处于成长阶段。”上海夏至良时咨询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说。
从光线传媒对外透露的IP运营布局来看,提前策划布局、注重渠道、丰富品类等手段正在尝试解决过去国内影视企业在IP衍生开发时所暴露出的问题。
记者发现,自今年春节《哪吒2》上映后,光线传媒开始关注到了IP的商业价值。
在2024年半年度报告中,IP、衍生等词汇鲜有提及,到今年4月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时,光线传媒方面表示:“《哪吒2》已于2025年大年初一上映,在电影上映前,公司已提前着手规划、开发潮玩、手办、卡牌、出版物等多元衍生品,并筹划海外发行,致力于进一步挖掘IP价值,拓宽盈利渠道,构建完整的IP全产业链变现模式,票房与衍生品收入相辅相成,共同助力影片的商业价值持续发酵,实现长效盈利。”
在今年6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透露:“《哪吒2》正版衍生品销售额已达数百亿元,未来有可能达到上千亿元。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个比电影票房更有想象空间的市场。”
王长田认为,要重新定位电影在产业链中的功能,降低电影票房在整个电影公司收入中的比例,提高衍生品的收入比例。
到今年8月,光线传媒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时,首次提出公司正从“高端内容提供商”向“IP的创造者和运营商”转型,IP运营业务正在成为公司业绩的新亮点和持续增长点。
据光线传媒方面介绍,公司已在内部组建了两个IP运营团队并将继续组建更多团队,以尽量保障公司众多IP都能得到全面、有效和快速的运营;同时,将原有内容生产部门中的运营型人才迅速充实到IP运营团队,并在全公司范围内要求所有员工学习并实践IP运营业务。在渠道方面,公司已为线上电商渠道的试运营开始筹备工作,首批货品的设计将由内部团队主导,旨在打造标杆产品。此外,公司多个IP的快闪店目前正在选址及前期筹备中;首家线下品牌旗舰店也预计于明年年内开业。卡牌业务方面,已根据不同IP的特点及阶段,规划不同的运营方案并具体推进中。主题乐园方面,经过前期多轮的沟通与磋商,目前公司已在和几个重点地区进一步展开深入洽谈。
AI玩具的生意
无论是影视公司,或是玩具厂商,还是消费者,AI玩具都是一个新兴事物。
“简单来说,AI玩具是内置了人工智能系统的玩具,或者是玩具的AI版本。它能听懂你的话,与你聊天,甚至能感知你的情绪并给予回应。比如‘毛绒玩具外壳+AI机芯’、特斯拉的Optimus玩具版。”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告诉记者,“它的应用场景和目标用户正迅速扩展到全年龄段,从儿童到成人甚至老年人。对于儿童,AI玩具正在替代功能单一的早教机、故事机。对于成年人,可以替代真实宠物、手办和盲盒之类。”
AI玩具不仅能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也为相关行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根据咨询公司IMARC的预测,到2033年,全球AI玩具市场规模有望从2024年的181亿美元,上升至600亿美元,2024年至2033年复合增长率约14%。这为被视为传统行业的玩具产业,描绘出一片蓝海。此外,前瞻产业研究院在《中国智能玩具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AI玩具赛道参与者较少,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格局呈多元化,技术迭代和IP争夺主导竞争。
记者在电商平台以关键词“AI玩具”进行搜索,综合排序下,大部分售价在300—800元,有的则高达数千元。记者在浏览商品时发现,部分AI玩具是将AI模块内置在玩具中,若没有智能化功能但具有相同外形的玩具,价格仅为AI玩具的几分之一。
高溢价的背后,是消费者对“情绪价值”的需求,企业也关注到了这一点。如上市公司汤姆猫2024年12月下旬推出AI情感陪伴机器人,从移动应用及游戏领域切入AI情感陪伴市场,其2025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以自研的汤姆猫情感陪伴垂直模型结合前沿的MoE架构、嵌入式软件与智能硬件等一体化设计为基石,逐步构建“硬件+内容+服务”生态闭环。据汤姆猫方面披露,其正全力推进汤姆猫AI机器人产品的营销计划,该产品在线上渠道持续、快速地增长,3月—5月的商品交易总额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37%、96%、163%。
在此背景下,AI玩具若与知名影视IP相结合,影视公司也会获得新的收入来源,并且使这一新兴事物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然而,行业也面临同质化困境,产品设计趋同、AI功能多依赖相同服务商、交互方式缺乏自然流畅感。此外,AI玩具还面临着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信任危机。
“AI玩具行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有不少痛点亟待解决。例如,交互体验有待完善,许多AI玩具仍主要依赖单一的语音交互,在多模态融合(如视觉、触觉)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智能玩偶,在功能和外观上趋于雷同,缺乏颠覆性的创新。另外,数据隐私与安全方面,也存在隐患。”张孝荣说。
对于光线传媒而言,目前在动画电影领域已手握“哪吒”“大鱼海棠”“茶啊二中”等IP,接下来如何将这些IP进行商业开发,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