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近年来,知识产权系统努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积极助力粤港澳三地发挥各自优势、释放协同效应,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知识产权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焦磊摄
10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广州举办“知识产权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衡付广在发布会上介绍,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名,深圳—香港—广州集群首次跃居全球首位,澳门—珠海集群连续两年进入全球百强。
展现创新实力上半年湾区有效发明专利达81.7万件
作为激励创新的催化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知识产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粤港澳大湾区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有效发明专利和有效注册商标分别达到81.7万件和852.4万件,均占国内总量的约1/6。今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收到湾区内创新主体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1.35万件,同比增长超三成,充分展现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实力和创新活力。
衡付广表示,在知识产权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做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建设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田;二是全面加强保护,提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软实力;三是完善工作机制,构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良好生态;四是优化公共服务,打造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窗口;五是夯实发展基础,建设优秀知识产权人才聚集地。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文发布。《建议》就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等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强调要巩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知识产权系统将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品质服务和高水平合作,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高效聚集、加速转化,为推进国际一流湾区建设提供知识产权有力支撑。”衡付广说。
“专利”成“红利” 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生态加速形成
衡付广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珠海、广州三地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116.9件、73.1件和41.4件,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对于催生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广东省围绕‘专利产业化’主线,强化政策牵引,突出市场主导,加强金融助力,夯实人才基础,构建专利转化运用生态,取得良好成效。”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陈新烈表示,广东持续健全专利转化运用政策体系,出台了《广东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围绕盘活存量专利、专利转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重点产业强链增效等制定配套文件,提出28条具体举措。
同时,广东积极构建市场导向的转化运用机制。推动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由“专利技术找市场”向“市场需求育专利”过渡。发布区域专利信息超12万条、技术需求信息1100余条,上千项专利技术以“先使用后付费”、开放许可等方式获得转化。今年1—8月,全省达成专利开放许可1413次,占全国总量的25.3%。
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赵军明表示,近年来,广州把新一轮的知识城综改试验作为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推动知识城不仅成为知识产权的“试验田”和驱动大湾区产业发展的“强引擎”,更成为链接创新资源的“桥头堡”和全球顶级创新集群的“新高地”。
在加强资源支撑,构建良好转化运用生态方面,深圳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蔡英权表示,深圳市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依托多个国家级平台,构建覆盖转化、融资、证券化的全链条运营服务网络。“今年以来,全市专利转让2万件次,许可6500余件次。同时,我们加快建设知识产权金融综合生态试验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累计超2000亿元,惠及企业近7000家次,真正实现‘知产’变‘资产’、‘专利’成‘红利’。”
打造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窗口
“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协同联动、融合发展,经济总量跃上14万亿元,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知识产权领域各项合作的持续走深走实,则是湾区创新源动力取之不竭的重要支撑。
轮流举办内地与香港特区、澳门特区知识产权研讨会;支持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大会、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亚洲知识产权营商论坛等大型活动;布局建设46家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建设14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衡付广介绍,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打造了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窗口。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香港特区和内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发展跨境知识产权保护便利措施、推广知识产权专业服务等领域,近年均取得多项进展。”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副署长曾志深介绍,在支援创新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自2023年起开展试点,香港申请人在内地提交专利申请时,可通过广州代办处及深圳代办处提出优先审查请求。从今年6月底开始,香港创新主体更可受惠于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的专利快速预审服务。
曾志深表示,两项措施皆可有效缩短源自香港向内地申请专利的审查周期,加快香港专利拥有人的科研成果在内地,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落地转化。
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知识产权厅厅长邝信昌介绍,澳门经济及科技发展局一直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与区域创新体系深度融合,从机制对接、服务提升、人才赋能三方面,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在内的澳门创新主体把握大湾区发展机遇,融入大湾区发展大局,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