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31日,六大行三季报均已发布。《中国经营报》记者据公开数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7万亿元。
具体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699.08亿元、2208.59亿元、2573.60亿元、1776.60亿元、765.62亿元、699.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33%、3.03%、0.62%、1.08%、0.98%、1.9%。其中,农业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速最快。
从营收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收6400.28亿元、5508.76亿元、5737.02亿元、4912.04亿元、2650.80亿元、1996.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1.97%、0.82%、2.69%、1.82%、1.80%。其中,中国银行营收同比增速最快。
记者注意到,今年前9个月,中国银行非息收入同比增速较快。截至今年9月末,中国银行利息净收入357.92亿元,同比减少102.05亿元,下降3.04%。非利息收入1654.12亿元,同比增加230.61亿元,增长16.20%,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33.67%。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55.91亿元,同比增加48.98亿元,增长8.07%;其他非利息收入合计998.21亿元,同比增加181.63亿元,增长22.24%。
从净息差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28%、1.30%、1.36%、1.26%、1.68%、1.20%,同比均下降。
一位华北地区股份行人士表示,目前银行均在大力发展非息业务,在息差缩窄的情况下,试图打造第二增长点。例如,银行目前加码了财富业务、中间业务投入,推动了营收增长,从趋势上看,非息业务未来将加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三季度末,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均处于下降状态。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3%、1.27%、1.32%、1.24%、0.94%、1.26%,较上年年末均进一步降低。其中,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最优,低于1%。
邮储银行在三季报中介绍,该行积极应对零售贷款资产质量阶段性压力,主动调整风控策略,重塑流程、优化模型,加大风险制衡约束和化解处置力度,风险态势平稳可控。
苏商银行高级研究员杜娟表示,目前六大行资产质量优化,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优化贷款结构,如加大低风险对公行业与客户的投放占比;二是加强风控能力及高风险领域贷款监管,如优化风控模型,通过智能贷后预警、纾困延期等方式防范不良生成;三是加强不良处置,通过提高催效、增加不良处置渠道、核销出表等方式。
记者注意到,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正在转好。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2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49%,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分类来看,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1%、1.22%、1.76%、1.75%、2.77%,相比今年一季度末均有所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