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0月31日电(杨子华)“这个桶好实用!”“桶卖不卖?”“买洗衣液能送桶吗?”······在“双十一”预热期,李佳琦直播间的一次直播中,主播正在一个透明桶内搓洗衣物,演示洗衣液的用量与去渍效果。而评论区的留言却意外“跑偏”,纷纷表示“求购透明水桶”。
这个原本充当道具的水桶,竟然引发了消费者的浓厚兴趣,成为留言区的“主角”。捕捉到消费者需求的李佳琦当即在直播间承诺:“这么多人都想要这个桶是吧?我们马上和品牌沟通,想办法把它变成赠品,在‘双十一’给大家安排上。”
一句看似随口的承诺,牵出一系列供应链调整。直播结束后,李佳琦团队第一时间与品牌方沟通,将用户对水桶的具体诉求——包括容量、材质、功能等细节一一反馈,还根据直播用户建议,配套桶再定制一个外观、材质相一致的透明盆。
双方一拍即合,但挑战随之而来。他们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解决赠品的单独开模、生产、质量把控以及包装组合等问题。一场高效的供应链协作随即展开:品牌方积极响应,快速推进赠品桶的定制生产;直播间团队则持续跟进,确保每一个环节落地。最终,在10月15日双十一预售首日场次里,“买洗衣液送定制桶+盆”的套装一上架,首批三万多套的商品组合便在3分钟内被一抢而光。
近期,包裹陆续送达,许多消费者在购买页面或社交媒体上晒出买家秀,还给这个透明桶“开发”了多种多样的新用途——除了洗衣服,还有人用它醒花、养鱼,让赠品本身成为新的“种草点”。据团队成员介绍,后续批次的定制套装正在加速生产中,将陆续上架。截至目前,直播页面显示套装销量已超9万。
这个引发晒单热潮的“透明桶”,折射出李佳琦直播间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捕捉与供应链的高效响应,展现了“直播间速度”。从需求在评论中被捕捉,到产品在仓库打包发出,直播间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组织者”和“放大器”角色,让最细微的消费意愿,哪怕是对一个道具的喜爱,都能被捕捉、被重视,成为连接消费端与供给端最短的桥梁。
如今,消费者的话语权不断被放大。倾听消费者声音,驱动供应链更柔性且更快速地反应,体现了中国制造业从“规模化生产”到“敏捷化、定制化响应”的升级。直播间成为精准捕捉需求的新消费场景之一,并通过数字技术反向赋能制造业,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从过去的“生产什么就卖什么”,到现在的“用户要什么就造什么”,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新逻辑正被更多人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