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密集披露的三季报显示,部分上市银行个贷不良率回落。
平安银行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该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24%,较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较2025年6月末的1.27%下降0.03个百分点。其中,信用卡不良率自去年二季度以来连续六个季度下降,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为2.25%,较上年末下降0.31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不良率为1.16%,较上年末下降0.19个百分点,较2025年6月末的1.37%下降0.2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三季度个人贷款余额止跌回稳,单季新增32.14亿元。
“本行升级风险模型,提升客户识别能力,实现更精准的客群分类;同时,持续优化客群和资产结构,落实客户分类分层经营,推进优质资产投放,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个人贷款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后续,本行将密切关注内外部经济形势,动态监测资产质量,守好风险底线。”平安银行在三季报中表示。
在8月底举行的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首席风险官吴雷鸣就曾表示,上半年零售业务已出现拐点,从风险处置情况来看,高风险资产存量已大幅压降,总体不良率较年初和上季度持续下降,整体不良生成率能力明显改善,预计下半年相关数据仍将保持在下降通道之中。
10月27日晚间,南京银行发布2025年三季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个人贷款余额达3383.4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1.52亿元,增幅5.67%。零售资产质量边际持续改善,母公司个人贷款不良率1.33%,较上季度末下降0.1个百分点。
从上市银行近期接受机构调研的情况来看,市场对银行零售业务不良率的关注度始终处于高位。
渝农商行10月20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该行在回应对零售不良、尤其是个人经营贷不良的压力如何展望时表示,受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个人客户收入不及预期,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零售贷款资产质量普遍面临管控压力。
从集团情况看,虽然仍面临一定压力,但总体风险可控,上半年新生成零售不良金额同比有所下降。同时集团零售贷款具有较强的第二还款来源,具有良好的风险缓释能力。展望下半年,随着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国内经济将持续向好,有利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控。“未来本集团将坚持‘控新增’与‘降存量’并重,多措并举提升零售贷款资产质量。”
上海银行在中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近两年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银行业整体零售业务资产质量有所弱化,该行零售业务不良贷款率亦有所上升,零售不良的化解处置周期拉长所致,但总体风险可控。从2025年上半年上市同业数据看,该行零售业务资产质量优于A股上市同业平均水平。
后续,该行将加强零售贷款风险管理,针对不同产品制定差异化的管控策略,以保持零售业务资产质量稳定。一方面,不断优化迭代贷前准入及贷后监测模型,改善客户结构,提升客户资质,严控不良生成;另一方面,完善不良催收、处置管理,提升保全质效。
开源证券银行团队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指出,中报上市银行零售风险仍持续反弹,不良率曲线延续陡峭化,在对公不良生成率低位运行同时零售不良生成仍居高位,故当前零售不良拐点尚未呈现。
“我们认为各类零售产品风险当前仍处可控区间:按揭不良率绝对水平仍低,政策支持下按揭违约概率保持平稳;个人经营贷含抵押物,该特性下银行处置不良贷款时,不愿以低价转让,更倾向于抵押品变现,故偏长的处置周期造成经营贷不良堆积于表内,但其对风险的反映更加真实;消费类信贷受金额小、客群分散的特点影响更易产生逾期,不良绝对水平在零售贷款中最高,其风险处置主要依赖于个贷批量转让,部分银行中报消费类信贷不良率因此边际改善。”开源证券银行团队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