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各大电商平台“双11”购物促销活动的持续升温,银行业也正加大相关市场布局。2025年“双11”来临之际,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相继开启“花式”促销模式。不仅覆盖储蓄卡、信用卡持卡人群,还联合支付宝、京东、淘宝等多平台细化优惠规则。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商业银行应增强用户黏性,实现从“单次交易营销”向“客户全生命周期经营”的转变。
银行扎堆“双11”送福利
“11.11用这‘招’,至高返现1111元。”10月18日,招商银行启动“双11”送福利活动。针对储蓄卡用户推出“砸金蛋天天返现”活动。10月10日至11月15日期间,用户可使用储蓄卡参与“支付达标抽锦鲤”活动,抽取至高1111元消费返现券。
中国银行则联合支付宝推出“11.11天天减”活动,拆分为预热期与大促期,均需“先报名再享优惠”。
具体来看,10月20日至30日预热期内,储蓄卡支付宝绑卡用户报名后,连续5日(含报名当日)内,单笔订单满50元可享随机立减0.2至11.11元,每日最多可享一次,最多可连续享受5日;10月31日至11月11日大促期,满减门槛提升至单笔100元,立减金额区间调整为0.5至11.11元,每日最多可享一次,最多可连续享受7日。
此外,记者登录支付宝App发现,支付宝平台已上线“银行卡天天减”活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20余家银行参与。10月20日至11月11日,用户报名后用指定银行卡快捷支付,可享0.2至11.1元不等满减,进一步扩大优惠覆盖范围。
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双11”已是全年最大线上消费节点,银行推出满减、返现等活动,既能换取客户绑卡量和交易活跃度,也能借节日窗口唤醒睡眠客户。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导向与消费信贷利率走低的背景下,银行更需通过这类营销快速获客冲量,抢占消费场景入口。
记者在天猫商城看到,部分数码品牌的商品界面会在显著位置展示商品分期免息的期数、分期后单期支付金额等信息。例如,天猫苹果官方旗舰店内的iPhone 17 Pro Max商品界面,显示可享受12期分期免息,单期支付金额最低为833.25元。
“分期免息能降低用户购买大额商品的门槛。资金不足者能趁‘双11’享受低价购物优惠;资金充足者也可以通过分期方式购物,将留存资金用于理财、周转备用等。”对此,上述银行业内人士解释。
信用卡等成为重要抓手
记者发现,“双11”期间,多家银行聚焦银行卡营销,推出支付优惠、分期福利、积分奖励等活动,精准满足用户购物需求。其中,信用卡端优惠聚焦用户核心需求:部分银行在指定电商平台推出“满减直降”,用户使用该行信用卡支付达标,最高可享数百元立减;另有银行针对家电、数码、家居等大额消费品类,推出“分期免息”政策,有效缓解短期支付压力。
以平安银行信用卡为例,今年“双11”其以“三省”为核心打造优惠活动,覆盖淘宝、天猫、微信等主流平台。该行还创新推出“淘宝、天猫国补分期返红包”活动,将国家补贴与信用卡分期优惠结合,形成“政策+金融”双重赋能,让消费者在享受国补的基础上再获分期红包,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
事实上,除平安银行外,包括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奉化农商银行、瑞安农商银行等多家机构,在此次“双11”也纷纷推出了信用卡、储蓄卡等银行卡相关的促销活动。
对此,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认为,银行此时加码营销,核心在于借助“双11”购物节消费旺季,推动银行卡业务向上发展,同时对拉新也能够形成一定助力,促使更多用户考虑从第三方支付渠道使用本行卡片进行消费。预计会给用户带来更多消费便利的同时,带动银行机构在第三方支付渠道更多频次、更高金额的消费,促进交易规模、交易频次等进一步增长,从而起到更为良好的促消费作用。
“流量”如何变“留量”
商业银行通过银行卡借力“双11”送福利的背后,展现的是行业近年亟待转型的现实。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开立总量达100.68亿张,较2024年同期增长2.09亿张。分类型看,借记卡从91.10亿张增至93.54亿张,延续稳健增长;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则从7.49亿张降至7.15亿张。
“借记卡数量虽保持总量增长,但其中也包含着部分睡眠账户。近期,多家银行集中发布公告,宣布将加强对长期不动户的管理,启动异常账户集中清理工作。在此背景下,‘双11’成为激活沉睡账户、提升用户活跃度的关键契机。”上述银行业内人士表示。
需要指出的是,除借记卡外,经过数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信用卡行业从“跑马圈地”重视规模扩张时代,进入了重视精细化服务的存量时代。“目前信用卡市场已经基本饱和,一些用户持有多张信用卡,但实际使用频率不高,甚至闲置。银行在逐步清理这些睡眠卡。”某国有银行市场人士透露,部分银行此前停发部分联名信用卡。
对此,苏筱芮认为,信用卡行业发展已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规模增长减缓是必然趋势,也意味着竞争会比以往更加激烈。在此背景下,要做好信用卡业务,一方面需要洞察用户需求,通过完善功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需要充分融入零售生态,借助场景化经营,为用户打造更加便捷好用的信用卡服务。
对于“双11”后,商业银行如何将“短期冲量”转化为“长期留客”?苏筱芮建议,除了现有优惠模式,银行机构也可以考虑通过信用卡临时提额等动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便利。除此之外,银行还可以切入民生重点场景及热门场景,例如以旧换新、绿色消费等,与政府消费券活动充分结合,通过加大产品供给、优化服务模式、改善用户体验等方式加强与终端金融消费者的连接。
“商业银行应从‘单次交易营销’转向‘客户全生命周期经营’,以‘内容经营+场景分期+会员制’为核心抓手。通过消费指南、理财科普等内容增强用户黏性,以家装、教育分期延伸服务链条,再用等级权益、专属服务等会员制锁定长期价值,最终将‘双11’的短期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客户生命周期价值。”上述银行业内人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