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安克创新(300866.SZ)披露的前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突破2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7.79%,归母净利润为19.33亿元,增幅达31.34%。
与此同时,公司前脚公布的日本市场召回公告引发行业关注——宣布召回移动电源及蓝牙音箱产品。有分析者据此前公开信息及本次公告综合测算,2025年以来安克创新全球召回产品总数已超238万台,相关直接成本预计在4.32亿至5.57亿元之间,业绩增长与质量管控的平衡成为市场聚焦点。
会否对业绩与运营产生影响?未来会否有更多供应链管理与研发创新实际举措?截至发稿前,南都湾财社暂未收到安克创新回复。
前三季度营利双增
经营现金流跌超152%,净流出达8亿元
财报数据显示,安克创新近年来保持了稳健增长态势。2022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142.5亿元增长至247.1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超30%;归母净利润从11.4亿元增长至21.1亿元,盈利规模持续扩大。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延续增长节奏,但部分财务指标出现变化。
聚焦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52亿元,同比增长19.88%——但增速为2023年第一季度以来最低。而在盈利方面,其归母净利润为7.66亿元,同比增长27.7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21亿元,同比小幅下降2.92%。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营收利润双增长,但其现金流压力有所加大。今年年初至报告期末,安克创新的经营现金流为-8.6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6.51亿元,大幅下降152.38%。
数据显示,经营现金流转负主要由两大因素共同导致:其一,公司为应对旺季和关税进行了主动且大规模的备货,直接导致存货余额较年初大幅增长90.11%,占用了大量现金;其二,与去年同期相比,本报告期支付给职工的现金显著增加,也对经营现金流出产生了影响。
亦有分析指出,公司近期在部分市场面临的产品召回事件,也带来了额外的善后成本和资金压力。
近两年多次公开召回
日本大范围召回事件恰逢海外“黑五”前夕
境外收入依旧是安克创新的创收主力:今年前三季度,期内公司境内实现营业收入6.97亿元,同比增长21.59%;境外实现营业收入203.22亿元,同比增长28.01%,占总营收比重超过96%。
不过主打海外市场的安克创新,近两年以来已发生多次公开召回事件。据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2月以来,安克创新已发生六次公开的产品召回事件,涉及多个市场的多款产品。
近日,安克日本公司(Anker Japan)宣布,因旗下产品引发41起火灾事故,召回约41万台移动电源以及超10万台内置锂电池的蓝牙音箱。据悉,这些产品都采用了某一批次的锂电池组件,而该批次电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过热现象,甚至引发火灾风险。而目光回溯一个月前,安克创新9月刚在美国召回48万个移动电源。
2025年6月:因供应商擅自变更电芯原材料,在中国市场召回7个型号共71.29万件充电宝;同期在美国市场召回PowerCore 10000(A1263)等型号共115.8万台产品,两次召回货值合计超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6月的大规模召回事件被行业视为安克创新质量管控体系的“压力测试”,公司当时表示已凭借完善的应急预案和资金实力维持正常运营。此次10月的日本召回事件,恰逢“黑五”购物季前夕,日本作为安克最重要的战场之一,2025年上半年该区域市场创收达17.99亿元。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信息,自去年安克产品出现起火事件以来,已上报41起严重案例;且2019年至今,安克在日累计召回产品超百万件,目前该部门已向安克发出行政指导,要求全面排查在日销售的所有锂离子电池类产品。
轻资产+高研发
代工模式对质量管控带来挑战
安克创新采用“轻资产+高研发”的运营模式,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数据显示,公司研发费用从2022年的9.7亿元增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19.46亿元,研发费用率从6.8%提升至9.26%。2025年第三季度推出的160W多口充电器、家庭能源系统等创新产品,市场反馈积极。
不过,生产环节对代工厂的依赖也带来了质量管控挑战。在2025年6月的国内召回事件中,供应商部分批次电芯未经批准变更原材料,公司品控体系未能及时发现;7月的日本召回事件则因电芯供应商使用不当材料。
针对相关问题,安克创新已采取终止与涉事供应商合作、与宁德时代旗下宁德新能源签署合作协议、强化供应商管理与检查项目等措施。行业分析师认为,供应链调整需要一定周期,短期内质量风险仍需关注。
安克创新面临的情况折射出中国消费电子出海企业的共同课题。业内人士表示:“消费电子行业的不良率要控制在1%以内,企业在轻资产模式下,需要建立更严格的供应商准入与过程监管机制。”
目前,安克创新正推进多项质量改进措施,包括向召回用户发出防护用品、加强供应商现场审核等。对于这家出海消费电子龙头而言,如何在保持增长动能的同时筑牢质量防线,仍需持续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