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大战持续火热。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31日,已有包括小米汽车、理想汽车、坦克、smart品牌在内的16家车企“自掏腰包”推出“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在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即将在2026年1月1日开始减半征收的背景下,各大车企试图通过这一举措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抢夺更多份额,以为年底冲量蓄力,打好2025年“收官战”。
按照国家此前制定的既定政策,从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从“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最高减征额度也将从2025年的3万元降为1.5万元。
“明年所有的新能源汽车都要开始征收购置税。”一位业内受访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插混和增程汽车的纯电续航里程只要超过43公里就能享受购置税减免政策。然而,伴随着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的实施,以及近期发布的《关于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的落地,明年政策对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续航里程要求是不能低于100公里。受上述政策波动的影响,今年年底车企会加大对低纯电续航里程车型的销售力度,相关车型的销量会迎来一波增长。与此同时,汽车市场中的一些落后产能会面临淘汰出清,这将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购置税政策即将“刷新”
2025年还剩最后两个月,这意味着距离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开始减半征收仅剩两个月时间,多家车企陆续推出“兜底”购置税补贴方案抢订单。
记者注意到,推出“跨年交付购置税补贴方案”的多为新势力车企,而补贴车型多为新车、热销车型或交付周期较长的车型。
譬如,小米汽车“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涉及到的车型包括小米SU7系列、小米YU7系列、小米SU7Ultra系列;坦克品牌针对2026款坦克500车型推出“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适用于新款坦克500 Hi4-Z智享版、新款坦克500 Hi4-T智享版及新款坦克500 Hi4-T车型。smart品牌补贴车型为smart精灵1号、smart精灵3号、smart精灵5号、smart精灵5号EHD。极氪汽车、理想汽车则分别针对刚刚上市不久的极氪9X、理想i6车型推出了购置税补贴福利。
其中,多数车企人士称,用户在2025年11月30日24点前完成锁单,因车企的原因,该锁定配置的车辆需在2026年完成开票交付,可享受跨年购置税补贴。具体来看,根据用户实际购买价格产生的购置税,在2026年较2025年多出的差额,车企将通过购车尾款减免的方式进行补贴,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15000元。
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3年发布的《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国家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这意味着,从购置税的角度来看,2026年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将增加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基于此,为抢夺订单量,避免因交付时间较长错过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造成客户流失或跑单,不少车企推出了购置税补贴的“兜底”方案。与此同时,企业的“兜底”政策也将为其年底冲量、冲击全年销量目标带来较大助力。
记者近期走访多家车企4S店发现,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商场直营店、4S门店将企业购置税“兜底”政策作为销售话术引导有意向的消费者锁单。一家新势力车企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车企推出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方案发布后,门店人流量相较于往昔有所增加,一些有意向的消费者担心错过政策末班车主动选择到店咨询。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对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即将在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对年底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受政策刺激影响,许海东判断,2025年全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超过3400万辆几乎没有悬念,这比年初的预测多了100万辆。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则认为,由于今年车商积极利用“政策末班车”提升年底汽车销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透支明年车市的销量。
技术门槛抬升行业加速转型升级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政策退坡,与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占比超过50%有着莫大的关系。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免征政策自2014年9月起实施,近两年随着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已占据半壁江山,业界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应逐步退出,以营造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即所谓的“油电同权”。
值得关注的是,能够享受购置税优惠政策的新能源车型的范围也在收窄。
本月上旬,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提高了对于适用于购置税减免的纯电动车能耗和插电式(含增程式)车型能耗要求。其中,纯电动汽车方面,百公里电耗不高于GB36980.1—2025的限值。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续驶里程应满足有条件的等效全电里程不低于100公里。
上述公告规定,2026年1月1日起,列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以下简称“《减免税目录》”)的车型,需符合本公告要求;2025年12月31日前已列入《减免税目录》且符合本公告技术要求的车型,自动转入2026年第1期《减免税目录》,不符合要求的车型将从《减免税目录》中撤销。不符合本公告要求、拟列入2026年第1期《减免税目录》的车型,应在2025年12月12日之前完成申报。被撤销的车型,可重新申请列入《减免税目录》。2026年1月1日(含)起,在2026年及以后生效的《减免税目录》发布后,购置列入《减免税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可按规定享受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
“此次调整是为了适应新能源汽车续航快速提升,发动机增程技术提升的行业现状,确保政策与技术发展同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上述要求将促进电池容量、混动系统等技术升级,优化驾乘体验,提升产品安全性与竞争力。“严格的标准可以推动企业推出更高性能车型,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低能耗的需求,扩大市场的同时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的双赢。”
中国银河证券也持类似观点。其最新发布的研报指出,上述调整有效提升了市场准入标准,将直接促进我国汽车行业向高技术、高能耗效率和高质量方向转型升级。短期来看,大量即将达不到新技术标准的在售插混及部分微型纯电车型将加速去库存,今年第四季度销量将显现抢装效应,带动全年销量进一步向上。从中长期来看,政策有助于实现行业竞争格局优化和产业优化升级,通过更高门槛引导车企加大研发投入,淘汰落后产能,主导产业向高技术、高能效、高续航方向转型。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在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深刻变革周期。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的退坡以及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门槛的提高,将加速产业洗牌。”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那些现金流充足、资本实力雄厚、技术领先以及品牌力强、具备规模效应的车企将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而与之相反的企业则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