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六大行前三季度经营“成绩单”正式收官。
10月30日晚间,工行、农行、建行、中行、邮储银行和交行悉数披露2025年三季度报告。
作为银行业的“压舱石”,六大行在让利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2.73万亿元,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万亿元,延续盈利稳增的态势。
从各家银行表现来看,六大行在营收与归母净利润两大核心指标上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第三季度的经营数据改善对整体业绩的拉升起到推动作用。
仅从第三季度单季数据来看,六大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超3898亿元。若按第三季度92天计算,日均盈利超过42亿元。
此外,在净息差这一关键盈利指标上,六大行中有五家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但相较于前期,净息差的下行势头已得到有效缓解。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国有六大行在宏观经济波动周期内始终保持经营业绩的稳健性,既凸显其深厚经营底蕴与强劲的抗风险能力,也得益于广泛客户基础与多元化业务布局。
营收全员正增长、净利润增速分化
从盈利规模看,前三季度六大行的行业龙头地位依然稳固。
其中,工商银行以2699.0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蝉联榜首,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紧随其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84.46亿元和2208.59亿元。这三家银行合计贡献了六大行近70%的净利润,构成行业盈利的“第一梯队”。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超过1000亿元的仅中国银行一家,为1776.6亿元,其单独处于“第二梯队”;而邮储银行与交通银行的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5.62亿元和699.94亿元,则形成“第三梯队”,与“第一梯队”存在明显的盈利差距。
在净利润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增速则呈现明显的分化。

其中,在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上,农业银行以3.03%的增幅稳居榜首,成为六大行中唯一增速突破3%的银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农业银行长期在“三农”领域深耕,并持续推进县域市场的下沉,业务累积优势最终转化为业绩增长的动力。
紧随其后的是,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90%和1.08%;而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均低于1%的则有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邮储银行。
不过,从单季度(7月-9月)表现来看,中国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9%,国信证券研报分析指出,这得益于其资产质量稳健基础上的拨备计提力度降低,以及实际所得税率从上半年的17.6%下降至16.1%等因素所致。
营业收入层面,前三季度六大行均实现“全员正增长”,但增速差异同样明显。
具体数据显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收6400.28亿元、5508.76亿元、5737.02亿元、4912.04亿元、2650.80亿元和1996.45亿元,同比增长2.17%、1.97%、0.82%、2.69%、1.82%和1.80%。
其中,中国银行营收增速最快,主要受益于非息收入的强劲增长;建设银行增速垫底,营收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薪火私募投资基金总经理翟丹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银行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净息差面临的收窄压力在行业中最为突出,这一压力来自负债成本保持刚性且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另一方面是中间业务收入表现疲软,具体体现为理财业务与代理业务规模出现收缩。
净息差承压收窄,非息收入发力补位
尽管六大行整体业绩稳健,但净息差下行仍是前三季度银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
净息差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六大行的净息差水平持续收窄。
从数据表现看,邮储银行以1.68%的息差水平居首,但同比仍明显下降;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息差分别为 1.36%、1.30%;其余银行净息差则均普遍低于1.3%,具体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分别为 1.28%、1.26%、1.20%。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净息差收窄会压缩银行利息收入空间,若某银行净息差下降幅度较大,且未能通过其他业务弥补,营收就会受到影响。
面对息差压力,中国银行董事会秘书卓成文表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境内银行业机构净息差普遍承压。“今年前三季度,集团净息差为1.26%,相比上年度有所下降,环比上半年持平。我行将继续加强主动管理,努力应对外部环境不利影响,坚持量价协同发展,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努力实现稳健的经营结果。”
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在10月30日召开的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则表示,未来净息差下降幅度将逐渐收窄,建行有信心通过主动管理,继续保持净息差在可比同业的领先水平。
在息差承压的背景下,非息收入成为盈利增长的重要补充。
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上,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表现突出,增幅分别达到 13.34%、11.48%,成为六大行中仅有的两家实现该项收入双位数增长的银行。
投资收益方面,今年前三季度,除交通银行投资净收益同比下降18.16%外,其余5家大行均实现7.62%-150.55%的同比正增长,有效对冲了息差收窄的压力。
对于市场关心的息差拐点何时出现,工商银行高管表示,在外部政策利率无大变化的前提下,判断明年利息净收入有望企稳,净息差将逐步迎来拐点,但净息差拐点将滞后于存贷利差拐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