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专注于视觉智能技术的芯片厂商富瀚微(300613.SZ)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成为又一家冲刺“A+H”的芯片企业。
“今年以来众多芯片企业选择A+H上市,主要是因为港股市场融资效率高,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有助于企业扩产、研发和加强全球化布局。此外,香港市场对科技企业的认可度较高,能提升企业的国际影响力。”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尽管在多个细分领域内,富瀚微都有着“全球第一”的光环,但其财务数据却在近三年呈现下降趋势。针对公司本次赴港股IPO的目的及业绩情况等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致函富瀚微,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任何回复。
业绩持续低迷
根据招股书,本次赴港二次上市,富瀚微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在未来三年扩大研发团队及能力、扩大产品组合及丰富应用场景、拓展国内外市场及技术支持、战略投资及收购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富瀚微计划从东南亚地区开始,利用募集资金助力海外研发与营销中心建设,提升区域技术服务水平,从而推动全球业务增长。并将聚焦与现有产品组合互补的核心视频、音频及传输技术领域,利用募集资金支持对现有投资组合公司的进一步投资,或用于收购与新兴应用相关的具有协同技术、知识产权、产品或解决方案的资产或企业。
公开信息显示,富瀚微成立于2004年4月,2017年2月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其专注于智能视觉技术的无晶圆厂芯片设计,主要从事视频、IoT及出行领域的视觉处理IC设计,并提供相应的完整产品解决方案。公司三大IC产品线包括智能视频、智能物联网及智能出行系列芯片。其中智能视频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行业报告,2024年公司在全球智能视觉处理芯片市场中,富瀚微以21.3%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营收第一;在全球端侧智能视觉处理芯片市场中,按出货量计位列全球第一;在全球车载ISP芯片市场中,按出货量计同样位列全球第一。
不过,“全球第一”的光环却难掩富瀚微业绩的疲软。10月30日,富瀚微公布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1.4亿元,同比下降12.42%;归属净利润为8203万元,同比下降55.82%;扣非净利润为6464万元,同比下降61.84%。其中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4.52亿元,同比下降9.8%;归属净利润为5901万元,同比下降26.7%;扣非净利润为4936万元,同比下降31.6%。
将时间拉长来看,富瀚微近三年的业绩整体呈现下滑趋势。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和2025年1—6月,富瀚微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11亿元、18.22亿元、17.90亿元和6.88亿元。同期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98亿元、2.52亿元、2.58亿元和2302.34万元。
对于2025年上半年业绩变动的原因,富瀚微方面解释称,二季度较一季度行业市场需求恢复,主要客户库存调整到位,但上半年总体需求水平较去年同期仍有差距。
核心产品价格下滑
总体收入下滑的同时,富瀚微的毛利率也在同步下降。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和2025年1—6月,其毛利率分别为37.6%、37.6%、37.2%和35.0%。富瀚微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2022年至2024年的整体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在37%左右,但在2025年上半年下降至35%,主要原因是价格竞争激烈,其中公司的智能物联网及智能视频产品线尤为突出。
招股书数据显示,富瀚微主要产品的平均售价均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其智能视频产品的平均售价从15.4元下降至11.1元;智能物联网产品的平均售价从15.5元下降至8.6元;智能出行产品从6.9元下降至5.8元。
“当前国产视觉芯片行业竞争激烈,技术同质化严重,低端领域扎堆竞争,高端3D相机、智能相机及视觉软件国产化率不足40%,核心部件仍依赖外资。”周迪表示,企业应注重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以价值竞争取代价格竞争,同时探索硬件订阅制等新模式,提升长期收益。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消费类视觉芯片价格战的核心诱因在于技术扩散降低了行业准入壁垒,导致产品高度同质化。而另一边,下游消费电子厂商为维持利润空间持续压价。当前国产视觉芯片行业正处于白热化竞争阶段,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抢占中高端市场,中小厂商则聚焦细分领域展开差异化角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富瀚微的客户及供应商集中度均较高。根据招股书,其客户主要为企业级客户,包括专业视频领域设备、模组、整机厂商、智慧物联设备厂商、汽车厂商及Tier1(一级供应商)等。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1—6月,富瀚微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占同期总销售额的91.7%、91.1%、88.4%、84.4%。同期,其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各期间总采购额的86.2%、79.6%、80.6%、88.4%。
在2025年半年报中,富瀚微表示,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尽管公司与主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业务发展稳定,但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客户的经营、采购战略等发生较大变化,或由于公司自身产品质量原因流失主要客户,或目前主要客户经营情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会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在与现有客户保持和加深合作的同时,将充分发挥技术和产品优势积极开拓新客户和产品应用场景。
多重压力下,富瀚微积极布局AI芯片,这也是当前芯片行业内最为火热的赛道。
行业报告显示,就收入而言,全球智能设备AI SoC市场已从2020年的107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318亿美元,2020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1.3%。预计到2029年,该市场将从2025年的438亿美元进一步扩大至1090亿美元, 2025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5.6%。从发展角度来看,随着人工智能在智能设备中的应用不断深化,智能设备AI SoC市场预计在未来将保持广阔且持续的增长潜力。
为抓住这一机遇,富瀚微在2025年,推出了专为AI眼镜和可穿戴视频设备设计的高性能芯片MC6350。该芯片采用12nm工艺制造,封装尺寸仅8x8mm,功耗极低。
但这一布局能否“破局”仍需时间的检验。郭涛表示,视觉芯片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AI赋能使传统图像处理向智能视觉演进,边缘计算需求激增催生低功耗高性能芯片创新。同时,多传感器融合成为趋势,光学感知与毫米波雷达等技术的集成度不断提升。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新兴领域也推动专用视觉芯片向定制化发展。
郭涛认为,布局AI芯片时,特别需警惕通用型AI芯片同质化风险,应聚焦特定场景开发具备专用加速器的解决方案,同时加强与云服务商的合作实现端云协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