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谢希瑶)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印发了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在10月3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实施意见有关情况。
“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积极拓展绿色贸易,目的是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更好服务全球气候治理。”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说。
绿色低碳产品已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国际机构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等产品和技术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是目前规模的5倍,市场前景广阔。
李成钢介绍,实施意见作为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充分体现了创新引领的鲜明特点。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我国绿色贸易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比如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存在短板、物流环节降碳潜力有待挖掘、支撑保障体系不够完备等问题,制定了针对性举措。
实施意见围绕“营造绿色贸易发展良好国际环境”,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沟通”“推动相关标准制定和国际衔接互认”。
李成钢介绍,中方提出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已经得到50多个经济体积极响应。在已经签署的自贸协定中,中方推动纳入贸易与环境相关内容。比如,近日签署的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中,就设立了绿色经济专章,并将绿色贸易列为优先合作领域。
“我们将持续推进自贸谈判,大力推动双向市场开放、削减非关税壁垒、提升规则承诺水平,推动标准与合格评定合作,为企业创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李成钢说。
他提到,商务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完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加快与主要贸易伙伴实现标准互认。推动中国绿色产品、技术和服务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
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司长国焕新说,下一步,将围绕各行业绿色发展的需求,选定优先领域和重点区域,有序扩展认证范围,推动认证从产品向产业链、供应链拓展;联合相关部门修订发布《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管理办法》,建立严格透明的监管机制和监管措施;坚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遵循国际规则,积极推动绿色产品认证的国际互认。
绿色贸易的基础是绿色的产品和产业。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外贸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王鹏说,下一步,工信部将更大力度普及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加快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循环利用等全链条的绿色转型升级。
“源头”上推行绿色设计。应用轻量化、无害化、长寿命、易回收的绿色设计理念,重点面向电子、汽车等一些行业开发推广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绿色装备等绿色产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
“点”上建设绿色工厂。计划到2030年,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引导绿色工厂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培育一批零碳工厂。
“线”上培育绿色供应链。开展绿色供应链提升行动,推动大型企业发挥龙头牵引作用,通过绿色采购等倾斜政策支持,提高供应商中绿色工厂企业的比重。
“面”上发展绿色园区。实施绿色工业园区提升计划,推动高新区、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同时要积极培育建设一批零碳园区。
谈及金融支持绿色服务贸易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说,将推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标准应用,支持创新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研发设计、物流运维、碳排放认证和评价、废旧资源回收等生产性服务环节,加大融资支持,降低轻资产、绿色服务贸易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支持在全球金融市场发行绿色金融产品,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中国绿色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