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晚,洛阳钼业(603993)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达到1454.8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2.8亿元,创下了历史同期新高,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72.61%。这一业绩超越了去年全年水平,标志着其在持续增长中的强劲势头。
在发布财报的同时,洛阳钼业还宣布了管理层的新变化。洛阳钼业聘任彭旭辉为总裁兼CEO,并推荐其为执行董事候选人,原总裁孙瑞文则因离职而辞任执行董事。
今年4月,铜钴双核驱动的洛阳钼业宣布将通过海外实体以约合人民币30.7亿元收购加拿大上市公司Lumina黄金,再次回归黄金赛道。
从战略布局到管理层更替,洛阳钼业显然在主动寻求转型与变革。但在这一系列的调整背后,压力亦愈加显现。
在黄金价格持续波动的背景下,若其原本依赖的铜钴双核战略出现波动,那么重回黄金赛道的决策是否足以支撑公司长期的增长,尚需时间验证。
“类金”周期
在“铜”逻辑全面重估的2025年,洛阳钼业的三季报数据披露并未令人失望。
受到三季报数据利好,在过去的7个交易日,洛阳钼业股价短时拉幅,从14.85元每股拉升至最高18.16元每股,涨幅约为22.29%。至10月30日收盘,其股价单日回调3.08%,至17.6元每股。
但这场股价攀升背后,更多是“铜牛市”的确定性红利在财务表层的映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效率之间的错位,正构成另一种周期信号。
如果将时间维度拉至全年,洛阳钼业的市场表现更接近“贵金属行情”。2025年迄今,其A股涨幅高达166.25%,港股更是录得超过230%的年内升幅,远超西部黄金、紫金矿业等黄金龙头。
这一轮估值扩张,并非来源于黄金配置热潮,而是其铜钴双轮结构在国际大宗商品格局震荡中的重新定价。
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洛阳钼业实现营业收入1454.85亿元,同比下降5.99%;但归母净利润为142.80亿元,同比增长72.61%;扣非后净利润145.37亿元,同比增长近七成。单季度来看,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6.0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6.40%,环比亦实现18.69%的增长,盈利创下历史新高。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不增收、但增利”的趋势,延续了中期报告的结构性特征。第三季度,洛阳钼业毛利环比增长21.39亿元,成为归母净利润环比增加8.83亿元的主要推力,反映出上游资源价格结构对利润表的强驱动效应。
洛阳钼业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坦承,铜板块仍为营收主引擎。其透露:“前三季度,公司产铜54.34万吨,同比增长14.14%,完成度为全年指引的86.25%,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同期铜销量为52.03万吨,同比增长10.56%,加之铜价自年初已累计上涨超过20%,价格与产量的双向上行,为业绩爬坡提供支撑。
这一结构也清晰反映在收入构成上,企业方进一步表示:“矿山端收入达565.94亿元,占公司整体比重接近四成;其中铜板块收入为386.18亿元,占矿山端的68%以上,环比增长3个百分点。刚果(金)TFM与KFM两座世界级矿山的‘挖潜发力’在周期窗口期内兑现出显著的边际价值。”
从各产品线来看,铜依旧是洛阳钼业盈利能力的压舱石。铜业务毛利为177.37亿元,毛利率达54.07%,同比上升1.73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钴板块,即便销售量同比下降36%,其毛利率仍大幅提升至63.46%,同比提升26.97个百分点,表现出“以量换价”策略下的盈利韧性。
一位接近资源股投资的中资券商分析师指出,洛阳钼业第三季度整体产销结构中,铜、铌销量维持同比增长态势,钴则受到刚果金出口限制的影响出现回落。
分析人士认为,“洛阳钼业整体盈利强劲,背后逻辑在于主要金属价格处于高位,铜产品形成了‘价格+产量’共振;而钴尽管销量承压,但成本控制及价格反弹令板块毛利不降反升。”
然而,与亮眼的利润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金流效率的边际挑战。根据三季度财报数据,公司收现比依旧保持在1.008,但净现比则从去年同期的1.81跌至0.96,为近五年首次跌破1。这意味着尽管账面利润亮眼,但实际经营性现金流支持力度明显弱化。
针对净现比的变化,洛阳钼业表示,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一直保持稳健。前三季度实现经营性现金流158.64亿元,总资产比上年度末增长8.20%至1841.91亿元。
“公司前三季度货币资金324.68亿元,比去年年末继续增长。在实际各矿区的日常经营管理中,经营性净现金流也是重要的管理指标之一。”企业方如是说道。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制表:黄指南
在现金流细项中,存货科目成为值得关注的焦点。期末存货为335.25亿元,较年初增加12.21%。分析师指出,存货的上升在行情火热阶段可能形成规模效应,但若市场调整,减值风险亦需计提准备。与此同时,公司第三季度还录得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2.4亿元,反映出市场波动对资产结构稳定性的扰动。
洛阳钼业向本报记者直言,存货增加,主要是因为刚果(金)钴出口禁令导致钴产品无法出口,形成矿端库存。公司自有矿产品库存以成本计量,目前钴处于价格高位,由此也预计不会产生减值风险。
该券商分析师指出:“收现比高于1意味着销售回款优于销售确认,反之则暗示收入的变现能力下降。净现比持续低于1可能预示着部分利润转移至存货、预付账款、在建工程等科目,从而虚化经营性利润的实际价值。”
财报发布当天,洛阳钼业亦同步披露投资与人事调整。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KFM二期工程项目,计划投资10.84亿美元,建设期2年,建成后年新增铜产能可达10万吨。同时,前深天马董事长接棒出任管理高层,资源巨头正在组织架构上引入新的变量。
盈利增长、价格红利、产能扩张与估值跃升之间,洛阳钼业正站在一个周期的高点。而利润的成色与兑现能力,是市场对其未来估值稳定性的关键观察点。
新高管、新战略、新挑战
“新一轮组织变革与进化,是我们走向新目标的必经之路”洛阳钼业如是对本报记者说道。
自今年4月开始,洛阳钼业管理层进行了重大调整,多位具有丰富海外并购经验的新任高管加入团队。新管理层就职后不久,公司迅速宣布完成一项海外金矿的并购项目。
在今年4月的董事会上,洛阳钼业通过增聘高管的方式强化了管理层。其中,阙朝阳被任命为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建锋为首席投资官,Kenny Ives为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谭啸则出任副总裁一职。
与新管理层的履新同步,公司完成了对海外金矿的并购,进一步反映其国际化战略的推动力。仅仅一个月后,5月30日,洛阳钼业再次召开董事会,选举刘建锋为董事长,并增聘陈兴垚为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然而,更令人关注的是,10月25日的高层变动公告中,原总裁兼执行董事孙瑞文以及原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Kenny Ives相继辞任。公司同时宣布,彭旭辉将接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Branko Buhavac则担任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
洛阳钼业的新任高管多来自行业领先企业,背景覆盖矿业、新能源以及制造业等多个领域,呈现出公司在高管选拔上的注重多元化与全球化视野。
从公告内容来看,刘建锋作为新任董事长,曾在中国海油集团和复星国际担任过重要职务,拥有超过20年的行业经验,主导过多宗大型跨国并购及资源整合项目。阙朝阳则来自紫金矿业,拥有丰富的矿业投资并购经验,曾主导多项海外及国内大型矿业项目。
洛阳钼业向记者坦言,公司在资源储备、盈利能力、管理水平、人才建设上还有明显差距,目前组织能力不足以支撑未来全球矿业的竞争格局。
公开信息显示,洛阳钼业本次“补强”的80后总裁彭旭辉拥有丰富的先进制造业管理经验。2007年,彭旭辉以工程师身份加入深天马A,历任厂长、制造副总监、副总经理,用15年时间从基层岗位逐步晋升至公司董事长,任职范围覆盖产品研发、工厂管理、市场营销、供应链及整体运营全链条。
在深天马任职期间,彭旭辉主导公司战略规划与资本运作,今年第一季度,带领深天马A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0.96亿元,同比增长7.25%。
2025年6月,彭旭辉因工作调整辞去深天马A董事、董事长等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该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
针对彭旭辉本次跨界执掌矿企,洛阳钼业方面表示,彭旭辉在先进制造业的管理经验,尤其是精益生产上的能力有目共睹,与公司的战略需求相契合。
根据洛阳钼业的规划,下一阶段其将在继续践行既定发展战略的同时,主要工作重心也将向精益管理和平台化能力建设转移。
接近市场人士透露,洛阳钼业在面对当前金属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时,采取了灵活的库存管理策略,及时抓住钴价上行的机会,成功调整了销售节奏,形成了一定的销售收入。
“尽管洛阳钼业及时抓住核心品种的景气周期,迅速完成了产能建设和利润释放。但刚果(金)出口政策的转向,又为原本晴朗的业绩罩上一层阴霾。”该人士如是说道。
从9月末的数据来看,存货规模已存在不小的提升,虽受益于金属价格的上行,短期内没有减值风险。但长久来看,刚果(金)年度出口配额管理制度,将严重限制洛阳钼业的整体出货节奏。

数据及图表:民生证券研究院
9月末,刚果(金)战略矿产监管局宣布,10月16日起结束了近8个月的出口禁令,转而实施年度出口配额管理制度。这一政策调整,意味着洛阳钼业及其他矿企在刚果(金)的出口将受到严格限制。
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洛阳钼业在2025年第四季度的钴出口配额占比为35.86%,尽管仍能保持一定的出口量,但长期来看,出口配额管理制度将显著影响公司整体出货节奏,可能对收入和现金流产生影响。
洛阳钼业成功抓住了铜价上涨的市场机会,TFM和KFM两座矿山的挖掘与发力为公司业绩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随着刚果(金)政策的变化,其未来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如何在新管理层的带领下,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加强成本控制,仍是洛阳钼业接下来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