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1 00:25:41 股吧网页版
市场监管总局:是否添加食品添加剂的“自选动作”做不好影响销量,质量安全诚信的“规定动作”做不好就一票否决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10月31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食品添加剂监管及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4月,国务院食安办等六部门专门联合印发《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综合治理行动。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总监孙会川在发布会上介绍,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工业发展的产物,具有改善品质、延长保质期、便于加工等作用。合理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

  孙会川表示,近年来,我国公众和新闻媒体对于食品添加剂话题高度关注,但说到底,大家反感的不是食品“科技”,而是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狠活”。因此,这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

  目前,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已查办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案件13180件,涉案总金额2331万元,罚没金额9038万元,其中89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借此机会,我们也要郑重告诫广大食品生产经营者,面对食品添加剂这个问题,如果说‘是否添加’是‘自选动作’,那么,质量安全诚信就是‘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做不好,影响的是销量;‘规定动作’做不好,就必须要一票否决。”孙会川强调。

  线上抽检覆盖拼多多等9个较大的网络销售平台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检司一级巡视员李奇剑表示,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落实年度抽检计划,持续加大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抽检力度。前三季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的抽检任务中涉及食品添加剂项目227.45万批次,检出不合格2.12万批次,不合格率0.93%,比上年同期下降0.02个百分点。

  在指导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抽检的同时,市场监管总局也按照综合治理工作部署,组织开展了本级的食品添加剂专项抽检。

  在抽样方式上,采取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下,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食杂店、餐饮场所等。线上,覆盖拼多多、抖音、淘宝等9个较大的网络销售平台。

  在抽样产品上,聚焦食用农产品、蔬菜制品、粮食加工品等21个既往食品添加剂“两超”问题相对突出的重要食品大类,重点关注标签标识中有“零添加食品添加剂”“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不使用防腐剂”“不使用着色剂”等字样含义的食品。

  在检验项目上,覆盖10类食品添加剂共31个检验项目开展抽检,主要围绕甜味剂、着色剂、防腐剂、膨松剂、护色剂、漂白剂等。

  从抽检结果看,饮料、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乳制品等7个大类食品未检出不合格样品;粮食加工品、糕点、饼干等14个大类食品不同程度检出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主要不合格项目是漂白剂二氧化硫、甜味剂甜蜜素、防腐剂脱氢乙酸。

  针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和问题样品,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开展核查处置,督促相关企业下架、召回不合格食品,对相关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厉打击食品添加剂滥用行为。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突出问题,加大食品添加剂抽检监测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巩固和深化食品添加剂综合治理成效。”李奇剑表示。

  制定热加工熟肉制品生产等6个风险管控清单

  消费者对肉制品、饮料中食品添加剂使用问题比较关注。对此,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经营司副司长郭向丹表示,针对肉制品的相关监管,一方面是制定新版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肉制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并明确用量和种类。制定热加工熟肉制品生产等6个风险管控清单,指导企业开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确保食品添加剂合规使用。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制定了肉制品生产监督检查操作指南,将肉制品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的采购、贮存、使用、记录等作为日常检查重点。针对发现的“两超”问题依法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严惩重处高压态势。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指导中国肉类协会及百家大型肉制品企业发出“共铸肉品安全同护百姓餐桌”倡议,倡导全行业坚决抵制生产经营“两超一非”肉制品。

  针对饮料的相关监管,郭向丹表示,首先是强化许可管理。在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要求饮料生产企业建立产品配方管理制度,列明配方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依据和规定使用量,确保成品中食品添加剂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规定。

  与此同时,强化标准规范。针对近年来涌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指导发布《非浓缩还原果汁橙汁》等行业标准,规定非浓缩还原橙汁等产品中不得添加食品添加剂。

  此外,强化行业引导。近期,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联合88家大型企业发布饮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业倡议,推动开展食品添加剂减用量、减品种“双减”行动,不断提升饮料质量安全水平。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