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有关举措。
会议指出,应用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注重供需对接,面向产业发展前沿和重大技术攻关需求,优先布局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和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做好场景资源开放、中试验证创新、商业模式探索等工作,促进形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闭环。要用改革创新办法培育更多新场景,推进基础设施和平台等“硬件建设”,做好法规、制度、政策等“软件支撑”,加强部门协同,健全监管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新场景可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落地应用,可推动实验室科技成果在现实场景中加以应用,让新技术找到市场终端。近年来,多地在积极探索场景创新助力培育新兴产业,比如北京亦庄设立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合肥提出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等。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志表示,场景创新作为连接科学技术研究与市场需求的桥梁,已成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人才、资金聚集,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关乐宁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要落到具体的产业上,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将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项“新打法”。例如先进地区围绕未来工厂、未来商业、未来社区、未来医院等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深入挖掘场景资源,为企业提供验证产品技术成熟度和商业模式的平台,将市场和资本的力量引入平台中,在有效支持企业科技成果走向商业化、产业化的同时,实现新技术新产业的城市级应用。
关乐宁进一步指出,要更好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要聚焦前沿。围绕“传统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组织实施前瞻性、验证性、试验性应用场景项目,搭建场景“沙箱”,推进前沿技术在具体应用场景和行业领域的应用和有效验证,打造一批可示范、可体验、可推广的科技首用场景样板,探索场景驱动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