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化转型的道路上,大众汽车集团仍在经历考验。
10月30日,大众汽车集团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大众汽车集团汽车交付量为219.9万辆,同比增长1.0%;营收803.05亿欧元,同比增长2.3%;净亏损10.72亿欧元,同比下降约168.8%;营业亏损12.99亿欧元,上年同期营业利润为28.33亿欧元,同比由盈转亏。
这是近五年来大众汽车集团首次季度亏损。2024年,大众汽车集团的净利润为1029.2亿元(约合124亿欧元),赚钱能力仅次于丰田汽车,居全球车企第二位。大众汽车集团将今年三季度盈利能力下滑的原因归于美国汽车关税、保时捷产品组合重组、电动化转型等因素。
根据大众汽车集团方面披露的数据,今年前9个月,其电动车销量达到71.7万辆,同比增加40%。但电动车销量大增并未提振大众汽车集团的业绩。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大众汽车集团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1.5%至34亿欧元。
大众汽车首席财务官阿诺·安特利茨(Arno Antlitz)表示,与上年同期相比,该公司业绩明显走弱主要是受低利润率的电动车产量增加,以及合计75亿欧元的额外负担影响,其中包括美国进口关税、旗下品牌保时捷的产品组合重组和相关商誉及企业价值减记等。
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前9个月大众汽车集团的营业利润率为2.3%,如果剔除重组和关税等特殊因素影响,其营业利润率为5.4%。
大众汽车集团方面预计,其全年的净现金流将接近于零或实现盈亏平衡,投资率预计在12%至13%。大众汽车集团方面表示,其正大力投资未来的产品组合,资金净流动性预计将保持在300亿欧元左右,与目前的310亿欧元水平相当。
尽管正面临电动化转型的挑战,但大众汽车集团仍在坚定地推进其电动化车型的上市节奏。以中国市场为例,明年大众汽车将推出超过20款全新的新能源车型,试图大幅提升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市场份额,成为有力的竞争者。
当前,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业绩来源还主要依赖于燃油车。根据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方面披露的数据,今年前9个月,大众汽车在华销量为197万辆,其中95%为燃油车,5%为新能源车。在中国的燃油车市场,大众汽车的市场份额为22%,这保证了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健康的盈利能力,也为其加速推进电动化战略提供了保障。
不过,新能源车型的加速推出也会对大众汽车的在华盈利水平产生影响。对此,大众汽车方面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拥有稳健的财务基础,正面向未来积极转型。扎实的业绩正为我们迈向新能源汽车时代提供强大动力。”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财务官贺百川(Patrick Heinecke)10月30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策略是,“在燃油车市场重视盈利能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提升规模”。该公司预计,其财务数据会在2027年回升,他们会密切关注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利润率在何时能达到相当水平。
为此,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当前在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优化成本,与其之前的全球平台相比,大众汽车现在的成本降低了40%,并设定了额外降本10%,实现50%降本的远景目标;二是借助其在中国本土开发的CMP平台和CEA电子电气架构,降低新车型的开发周期,未来大众的新能源新车型开发周期将缩短至大约24个月到30个月;三是提升在电动智驾领域的核心技术竞争优势。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预计,明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价格压力将持续存在。为此大众汽车方面将在运营端和销售端做出调整,力争在不同细分市场布局的产品实现有竞争力的价格。
“我们的目标是,在2027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按权益法核算的营业利润能达到20亿欧元;到2030年,这一数字能提升到30亿欧元。”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方面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