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花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溪科技”,920895.BJ)正经历着业绩持续下滑的严峻考验。一纸监管问询函更是将公司面临的困境一一揭露,如何穿越行业寒冬,或将是公司首要任务。
《中国经营报》记者查询北交所监管问询函内容发现,花溪科技业绩表现大幅下滑,营业收入全面缩减,利润空间进一步挤压,产品结构单一、成本控制不力等问题浮现。
花溪科技回应此次监管问询称,由于农机景气度持续下行、畜牧业低迷、购买打捆机的投资回报率持续降低等原因,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降。
业绩滑坡
花溪科技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主要从事农业机械与畜牧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凭借其在打捆机领域的深厚积累,迅速成为国内农机行业的领军企业。2023年4月,花溪科技成功在北交所上市,成为新乡市首家北交所上市公司。
上市前,花溪科技业绩表现亮眼。2019~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实现三连升,同比增长显著,复合增长率超过30%。其核心产品方型打捆机系列销量居国内前列,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然而,上市后,花溪科技的经营状况开始急转直下。
上市后首份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花溪科技实现总营业收入0.38亿元,同比减少48.6%;利润总额0.03亿元,同比减少79.92%;实现归母净利润0.03亿元,同比减少78.78%。
2024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0.34亿元,同比减少9.14%;利润总额0.01亿元,同比减少73.9%;实现归母净利润0.01亿元,同比减少71%。
而2025年上半年业绩进一步下滑,由盈转亏。半年报显示,实现总营业收入0.15亿元,同比减少57.39%;利润总额-0.05亿元,同比减少730.65%;实现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减少747.16%。
从上市前的三连升,到上市后的三连降,花溪科技业绩起伏显著。2021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1.02亿元,归母净利润0.23亿元,达到业绩顶峰,而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0.15亿元,归母净利润-0.05亿元,跌落低谷。
相隔四年,公司营收规模萎缩超过八成,净利润由盈转亏,盈利能力急速恶化。
2025年上半年,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承压,各产品毛利率均出现下降。而且,花溪科技判断,下半年公司面临外部环境依旧不佳。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农机行业景气度尚处低位;牛羊肉价格依旧不高,畜牧业低迷对打捆机的购买需求偏弱;多地打捆作业费比往年大幅下降,购买打捆机的投资回报率下降,潜在用户购机欲望降低;国内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导致产品销量减少。
一方面是上市前后,公司业绩表现的巨大差距,另一方面是,公司业绩的持续滑坡,最终引起了监管注意,直到花溪科技被北交所问询。
遭监管问询
据花溪科技披露,2025年9月26日,公司收到北交所上市公司管理部下发的《关于对新乡市花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半年报问询函》,从公司经营业绩、应收账款、存货、费用管理、募投项目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问询。
2025年半年报中,花溪科技介绍,公司主要从事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通过经销商或直接向部分客户销售方捆打捆机在内的产品,实现销售收入获取利润。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打捆机和割台的销售。
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花溪科技打捆机实现收入1108.82万元,同比下降56.55%,毛利率21.08%,同比减少7.2个百分点;玉米割台实现收入148.39万元,同比下降81.35%,毛利率6.45%,同比减少13.04个百分点,两项主营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均大幅下降,造成了整体业绩承压的局面。
经营业绩方面,北交所的问询函中,要求花溪科技结合行业情况、公司产品结构、销售区域变动等因素,说明营业收入大幅下滑、净利润持续为负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与可比公司变动趋势是否一致。
花溪科技回复表示,农机景气度持续下行、畜牧业低迷、购买打捆机的投资回报率持续降低等原因,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7.39%,主要产品打捆机、玉米割台毛利率下降。而营业收入下降的同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并没有同比例下降,也压缩了盈利空间。
另外,记者了解到,截至2025年6月30日,花溪科技应收账款余额为1619.64万元,较期初增长65.02%;坏账准备余额895.80万元,较期初增长5.38%。前五名欠款方应收账款合计1468.81万元,占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90.69%。
其中,前五名欠款方分别是新乡市乾润农业有限公司、获嘉县同盟贸易服务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中联重科智能农机有限责任公司、五常市建邦农机有限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上述五名欠款方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692.01万元、607.60万元、64.8万元、56.68万元、47.72万元。
从账龄来看,新乡市乾润农业有限公司和五常市建邦农机有限公司账龄均为5年以上,新乡市乾润农业有限公司在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中的占比,更是高达42.73%。
对于应收账款和计提坏账准备,花溪科技表示,对于新乡市乾润农业有限公司、五常市建邦农机有限公司,由于此两项应收账款回收可能性低,公司已对其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募投项目一拖再拖
北交所的问询不仅揭露了花溪科技经营业绩方面的困境,还关注了公司募投项目一再延期的情况,对项目可行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作出质疑。
时间回到2023年3月,上市前夕,花溪科技招股书明确,拟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普通股股票,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年产5000台农业收获机械智能升级改扩建项目(以下简称“智能升级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按照当时计划,智能升级项目投资总额为10000.0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10000.00万元。而且,项目已获河南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环评手续符合要求。实际上,后续实施过程中,智能升级项目投资总额被调整为约7687.50万元。
根据最初实施计划,2024年3月之前,智能升级项目将完成人员培训,并进行试生产和正式投产。但是,项目后续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实际建设进度一直落后于计划时间表,项目投产时间节点也一拖再拖。
作为花溪科技上市后的核心战略布局,智能升级项目初衷是通过智能化升级与产能扩张,巩固其在打捆机、玉米割台等领域的市场地位,目标年产能较现有规模实现大幅跃升。然而,项目推进之初便遭遇行业寒流。
2024年8月,花溪科技便以“农机市场不景气、竞争加剧”为由,首次将智能升级项目建设期限延后至2025年9月30日。但一年后的实际进展,仍未达预期。
直至2025年9月26日,花溪科技董事会以与前次类似的理由做出决定,将智能升级项目完工时间再次延后至2027年10月31日。
根据花溪科技披露,截至2024年6月30日,智能升级项目累计投入5343.24万元,完成投资进度69.51%;而到2025年9月30日,项目累计投入仅增至5659.52万元,完成投资进度73.62%。
对比以上两个时间节点的投资情况,过去的15个月内,智能升级项目累计投入仅为316.28万元,投资进度仅增加了4.11个百分点。
面对募投项目完工时间一再延后,项目投资进度接近“停滞”的质疑,花溪科技回应称,由于农机市场不景气、畜牧业依旧低迷、市场竞争激烈和购买打捆机投资回报率下降等不利因素,公司放慢了募投项目的建设。但项目延期不会对募投项目的实施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募投项目可行性未发生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