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半导体IP第一股转向为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AI ASIC概念股。
近日,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原股份”,688521.SH)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该季度公司营收创单季度历史新高,达到12.81亿元,环比增长119.26%,同比增长78.38%。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第三季度新签订单金额达15.93亿元,同比大增145.80%,在新签订单中约65%与AI算力相关。截至今年9月30日,该公司股东户数达4.94万户,较6月30日环比增长94.49%。对此,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这受益于AI浪潮。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芯原股份自2024年9月23日以来股价涨幅超6倍,今年9月22日市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科创板第13家千亿市值公司。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累计新签订单达32.49亿元,已超2024年全年水平。
“最大的亮点是芯原股份营收大涨和亏损大幅度收窄,增长主要受‘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带动,表明芯原股份的商业模式重心已从收取前期IP授权费,成功转向了提供从设计到量产的全流程服务。”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张国斌表示。
收入结构转变 AI浓度更高
芯原股份主要有两大核心业务模式,即半导体IP授权服务和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前者中的IP不卖给客户,仅授权使用,可分为按使用次数收费的一次性IP授权费和量产后按颗收取特许权使用费。
而后者又分为芯片设计与量产服务,从芯片定义、设计、流片、封装测试到交付,全程总包;公司不持有库存:客户下单即生产,交付即结算;无市场风险、无库存压力、无售后支持成本。
2025年第三季度,从收入构成来看,芯原股份量产业务表现尤为突出,实现收入6.09亿元,同比猛增157.84%,环比增长132.77%,成为拉动公司营收增长的第一主力;芯片设计业务同样表现不俗,实现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80.23%。相比之下,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收入为2.12亿元,环比增长13.43%,同比基本持平,而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为0.13亿元,环比增长28.35%,同比增长25.97%。
纵观今年前三季度,芯原股份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3.51%,远超半导体IP授权业务3.86%的增速。其中,量产业务在前三季度贡献了10.16亿元收入,已超越去年全年水平。
另外,在拆解各业务营收后,芯原股份的AI含量越来越高。
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核心IP中的图形处理器(GPU)IP、神经网络处理器(NPU)IP和视频处理器(VPU)IP合计占IP业务收入(含IP授权使用费和特许权使用费)的70%,这三类都属于AI芯片范畴。而在芯片设计业务,前三季度,公司与AI算力相关的芯片设计业务收入占比约为73%;按工艺节点收入划分,该业务前三季度94.70%的收入为28nm及以下,81.97%为14nm及以下。
公司还透露,2025年第三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中来自系统厂商、大型互联网公司、云服务提供商和车企等客户群体的订单占比为83.52%。在这些订单中,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在手订单占比近90%,且预计一年内转化的比例约为80%,为公司未来营业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25年第三季度新签订单高达15.93亿元,同比增长145.80%,其中与AI算力相关的订单占比高达约65%,坐实了其AI ASIC龙头的新身份。截至第三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总额已攀升至32.86亿元的历史新高,并且已经连续八个季度保持增长,这说明公司有确定性的增长未来。”张国斌表示。
尚处于亏损真实业绩促AI ASIC
然而,在光鲜的业绩背后,芯原股份仍尚未摆脱亏损。
财报显示,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为-2685万元。虽然单季度亏损同比、环比均实现大幅收窄,分别收窄8420.27万元、7265.40万元,但公司自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亏损一直在持续。
此外,公司的第三季度毛利率也有所下降。对此,戴伟民在投资互动平台回复称,公司毛利率同比变化主要由收入结构变化等因素所致。
“公司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业务模式与传统芯片设计公司在销售风险、库存风险、技术支持费用等方面有所不同,公司仅需以相对稳定的量产业务团队管理日益增长的量产业务,具有可规模化优势。因此,基于公司独特的商业模式,综合毛利率并非评估公司盈利能力的唯一指标,虽然公司量产业务毛利率相对半导体IP授权服务业务较低,但该业务产生的毛利大部分可贡献于净利润。”戴伟民表示。
根据芯原股份10月29日所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在接受9家机构调研时提问“如何看待AI/AR眼镜等增量市场的发展,以及公司在该领域有哪些技术布局?”时,芯原股份表示,在边缘人工智能终端产品中,以AI/AR眼镜为代表的智慧可穿戴设备被认为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十亿级出货量的产品,这类设备可搭载更为自然的人机交互界面和越来越强大的本地AI处理能力,创新人们的数字生活和社交。
据芯原股份透露,目前在AI/AR/VR眼镜领域,公司已为某知名国际互联网企业提供AR眼镜的芯片一站式定制服务,此外还有数家全球领先的AI/AR/VR客户正在与芯原股份进行合作。
在业绩说明会上,戴伟民还表示,3nm/5nm设计不受限,部分高端芯片已获美国出口许可;ARM垄断CPU生态,公司聚焦蓝海领域(如汽车GPU、AR显示处理器等)。而对于当前公司的股价是否存在泡沫,他认为芯原股份股价表现是基于真实业绩与AI ASIC龙头地位,非政策驱动,预计是“长牛”而非“短牛”。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受益于AI算力领域的高速增长,虽然不少国产芯片企业的业绩大增,但依旧面临盈利考验。
这当然与芯片行业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的“烧钱”属性相关。正如公司在财报中所言,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具有投资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的特点,需要坚持高研发投入以打造高竞争壁垒。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芯原股份研发投入9.91亿元,占比43.94%,第三季度研发投入3.51亿元,占收入比重为27.39%,同比下降15.99%。
当前,大模型、智能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下游应用加速渗透,算力芯片及配套IC的定制化需求持续释放。IDC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将达到8000亿美元,较2024年的6800亿美元同比增长17.6%。
不过,财通证券也指出,目前全球集成电路行业主要受汽车、工业等应用的高需求带动,如果未来行业增长趋势放缓或行业出现负增长,可能会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需求下降的情况,对公司业绩及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截至10月31日收盘,芯原股份跌1.91%,报159.5元/股,总市值839亿元,已经连续5天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