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新一轮科技创新,保险业大有可为。
近期,爆火的杭州“六小龙”背后已聚集数十家险资引发市场关注。《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当前,保险资金已广泛参与科创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之中,通过“股、债、基、另类”投资方式协同发力,响应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并积极参与科技公司定向增发、战略配售以及科创ETF等。
据记者统计,通过多元化的投资工具,当前保险资金投资版图已覆盖了半导体、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能源、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不过,多位保险资管人士对记者表示,保险资金精准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投研能力、优化风险定价模型,真正发挥耐心资本的引领作用。
积极投资上市科技企业
在资本市场投资方面,保险资金日益活跃。记者统计多家上市科技公司三季度报告发现,其前十大股东出现了多家险资股东“身影”。
10月28日,安集科技(688019.SH)发布的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在其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景顺长城基金-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险-景顺长城基金国寿股份成长股票型组合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可供出售)持有148.5万股,持股比例0.88%。瑞众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自有资金本期持有143.4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85%。
10月29日,深科技(000021.SZ)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险分红本期持有462.9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29%;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收益组合本期持有438.86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28%。
此外,歌尔股份(002241.SZ)、佳讯飞鸿(300213.SZ)、中船特气(688146.SH)等上市公司的三季度报告显示,其前十大股东中,分别有新华保险、前海人寿、中国人寿等险资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梳理发现,多家头部险企通过战略配售、基石投资等方式深度参与科技公司IPO。
近期,奇瑞汽车(9973.HK)、奥克斯电气(02580.HK)等多家公司登陆港交所,吸引了多家基石投资者,其中包括泰康人寿、大家人寿、中国太保(601601.SH)、中邮人寿等险资机构。
据Wind数据,今年泰康人寿、大家人寿、中邮人寿、太平洋资产、中国太保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资管香港”)等险资机构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7家公司港股IPO配售。
其中,泰康人寿共参与了5家公司港股IPO配售,包括禾赛-W(02525.HK)、峰岹科技(01304.HK)、三花智控(02050.HK)、宁德时代(03750.HK)等。中国太保旗下太平洋资产参与了宁德时代的港股IPO配售。此外,大家人寿和中邮人寿则分别参与了奇瑞汽车、奥克斯电气的港股IPO配售。
在A股市场,今年险资也在积极参与能源行业、装备制造等A股IPO项目。
7月,2025年A股募资规模最大的IPO——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新能”,600930.SH)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共募资181.71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人寿(601628.SH)作为战略投资者,获得配售3.01亿股,动用资金约9.59亿元。
3月,中国人寿认购电投产融43.30亿新发行股份,权益变动后,中国人寿及一致行动人国寿资产合计持股占电投产融总股本的25.0540%。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保投资公司”)发起设立的保险投资专项基金——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认购了华电新能、屹唐股份(688729.SH)、新恒汇(301678.SZ)、华之杰(603400.SH)等企业的首发股票。
中再资产方面对记者表示,2025年上半年,大模型、机器人、高端制造、创新药等泛科技领域,因产业突破与市场预期共振,催生显著投资机会。中再资产聚焦具备核心关键技术的行业龙头企业进行超配,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股票持仓占比近40%。
多位保险资管人士对记者表示,在监管政策持续引导与资产配置需求升级的双轮驱动下,近两年保险资金践行“长钱长投”理念的步伐显著加快,特别是不断加大对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IPO战略配售及基石投资等领域的投入,凸显“耐心资本”特质。
创新投资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二级市场外,在一级市场投资领域,保险资金还通过创业投资基金(VC)和私募股权基金(PE)等间接投资方式布局科技项目。
例如,数十家险资投向杭州“六小龙”,均以有限合伙人(LP)身份,通过私募股权基金进行间接投资。而险资所投的这些私募基金,均以国资主导为主。其中,有27家险资间接投资了宇树科技,有25家险资间接投资了云深处科技,成为这两家企业二级至四级股东。
太平资产方面对记者表示,围绕科技企业的发展规律和特征,保险资金可以构建层次丰富、精准匹配的全周期投融资支持体系:初创期可通过母基金、创投基金等方式,筛选专业GP进行管理,直接切入基础研究阶段,分散早期研发风险。中期可参与Pre-IPO等多轮融资,或通过定向增发战略入股已上市的科技企业,抑或通过协同共建重点实验室与专利池等方式来孵化技术。成熟期可参与S基金、IPO战略配售乃至定制化的债权融资等,进一步支持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做大做强。
记者采访获悉,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方面,保险资金逐渐探索形成了S份额创新投资策略。
S基金份额(Secondary Fund,私募股权投资二级市场基金)通常是指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一类专门从投资者手中收购另类资产基金份额、投资组合或出资承诺的基金产品,在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本配置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去年12月,中保投资公司携手新华保险(601336.SH)、中汇人寿出资超20亿元,设立中保投智集芯(嘉兴)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即智集芯基金。据中保投资公司介绍,该智集芯基金是以S份额投资方式,受让上海国际集团持有的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份额。
记者从国寿资产方面获悉,去年12月,其成功发起设立了“中国人寿-北京科创股权投资计划”,规模为50亿元,以S份额方式投资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
国寿资产方面向记者表示,以S份额投资方式参与具有独特区域禀赋优势的创投母基金,是国寿资产在此前S投资策略基础上的再进阶,通过以“类指数投资”布局相关领域的创新举措,为创业投资发展提供了增量耐心资本。
人保资产方面亦表示,积极发展“产业链协同投资”模式,探索联合头部产业资本开展战略性投资,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特色企业,推动S基金接力投资。
不仅如此,保险资金还通过认购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计划等产品,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元融资渠道。
公开信息显示,光大永明资产已投资首批证券公司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成为参与券商科创债投资的保险资管机构之一。
太平资产方面向记者透露,其已在大类资产组合中纳入优质科创资产。“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是大类资产配置,具有跨市场、跨周期、平滑市场波动的优势,而优质科创资产是保险资金实现长期稳定收益的必要组成部分。”
中再资产方面向记者表示,已深度参与科创票据、科创债、科创债ETF及科创REITs等创新工具投资,覆盖交通运输、电力等多个行业以及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例如,创新编制“中诚信-中再智惠保绿色投资债券指数”,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多元的资产配置工具。设立“中再科技兴邦资管产品”,深度覆盖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智能驾驶等前沿关键领域。
深度适配科创需求
除了优化投资策略和拓展投资工具外,保险机构还需要从负债端和机制端对科技创新投资进行深度适配。
人保资产公开发文表示,持续加强支持科技创新机制建设,包括加强专业赛道研究。设立科技创新赛道,配备专业研究人员,开展深度研究,提高科技产业把握能力,赋能一级、二级市场科创投资,助力公司在科技金融领域投资实践走深走实。注重扬长补短。坚持能力先行,在契合保险资金的科技创新领域,用好“股权基金+股权计划”的投资模式,加强与优秀管理人、优质国企、产业龙头及政府平台合作,大力抓大项目、标杆项目,助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太平资产方面对记者表示,一方面,推动保险业务结构转型,从源头上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匹配的资产负债协同机制;另一方面,加快建立以长期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健全风险包容机制,为支持早期、前沿科技项目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守牢风险底线是商业可持续的必要前提。安全性始终摆在保险资金运用的首要位置,保险资管积极参与科创投资,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盯住内外部发展环境和产业趋势,立足宏观全局,以长期视角进行分析评估;盯住负债端的资本充足率和财务稳健性,避免盲目冒进和涉足高风险领域带来的投资风险;盯住经营主体和资产质量,建立与科创投资特点相适配的风险评估模型,加强实时监测;盯住投资组合的内在关联性,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应对好市场波动风险和信用风险。”太平资产进一步表示。
此外,估值定价也是险资参与长期投资的重要能力。
人保资产表示,将基于长周期视角筛选符合科技创新方向的优质股票标的,提高股票估值定价能力;在市场价值低估时加大科技创新领域投资标的配置。积极探索构建适合科技型企业特征的信用评价体系,从经营者能力、技术性、生产性和商业性等方面综合评价科技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