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1 05:56:20 股吧网页版
OpenAI架构重组完成:“PBC”名义下的商业狂奔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曲忠芳

  历时10个月,OpenAI最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转型重组终于告一段落。10月29日,OpenAI宣布已完成资本重组,并简化了组织架构。根据官方博客内容简要概括,调整变化主要是:OpenAI将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命名为“OpenAI基金会”,目前估值已超过1300亿美元,而其营利性业务则成为一家名为“OpenAI集团”的公共利益公司(PBC)。OpenAI基金会对OpenAI集团保有控制权,持股比例为26%。

  需要指出的是,OpenAI最早于2015年作为一家非营利性机构成立,以捐款作为主要筹集资金手段。随着OpenAI于2019年3月进行了第一次架构改革,在非营利性机构之下设立了营利性的有限责任公司;到2024年12月底,在AI大模型日益汹涌的浪潮中,OpenAI开启了第二次组织架构变革,直到最近宣布完成。

  与微软的关系:紧密但不捆绑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PBC是一种特殊的营利性公司形式,自2010年起在美国包括特拉华州、加利福尼亚州等多个州引入。不同于传统公司形式,PBC在法律上要求公司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保障对社会、环境或公共利益产生积极有利影响。PBC设立时往往要在公司章程中指定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公共利益目的,并且要进行数据衡量,公司设立后一般每两年发布公共利益报告,以披露目标、衡量标准、进展事实及整体评估。近年来,零售业、生物医学、互联网、食品等行业领域许多知名公司选择采用PBC形式,以强调其社会责任。

  从OpenAI在官方博客披露可知,OpenAI集团的股权结构中,47%由员工及投资者持有,微软在OpenAI集团中的投资账面值为1350亿美元——投资回报已近10倍,按转换后的稀释股权计算约占27%。“排除OpenAI最近融资的影响,微软按转换后在营利性公司中持有的股份为32.5%。”简单来说,在OpenAI集团的最新股权结构中,微软的持股比例为27%。

  OpenAI与微软的关系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自OpenAI在2019年进行第一次组织架构改革时,微软就已成为营利性公司的主要投资者,例如2019年7月首笔投资10亿美元;2023年1月——即在ChatGPT引爆全球大模型热潮后两个月内,微软承诺向OpenAI注入100亿美元的资金等。在这之后,无论是在2023年11月发生的“宫斗”事件——公司CEO山姆·奥特曼被罢免后又胜利回归,还是在2024年年底开启的新一轮组织架构改革,微软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OpenAI方面表示,目前已与微软签署了一份新的合作协议。除了明确微软的持股比例之外,微软将继续拥有OpenAI前沿AI模型的独家知识产权和云服务Azure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排他性,有效期延长至2032年。微软获得的知识产权不包括 OpenAI的消费级硬件,OpenAI可以与第三方共同开发一些产品,与第三方合作开发的API产品将独家在Azure上提供,非API可以在任何云服务提供商上提供服务。同样,微软也可以独立地或与第三方合作追求通用人工智能(AGI)。值得注意的是,OpenAI表示,已签约购买额外2500亿美元的Azure服务,微软将不再拥有作为OpenAI计算提供商的优先选择权。

  盘古智库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合作协议中给双方都保留了外部合作空间,并没有“绑死”,避免过度依赖。AI领域竞争激烈,对于微软来说,一旦OpenAI发展受阻或出现替代技术,可与其他AI企业或机构开展合作,以降低风险,拓展先进技术来源。从OpenAI方面来说,微软虽提供资金与算力支持,但后续发展需要更多元的资源,与其他企业合作能够获取不同技术、市场渠道等,促进自身创新与发展。与此同时,双方都考虑到行业生态与长期发展,过度紧密合作容易形成“垄断”,不利于行业创新与市场竞争。保留外部合作空间,才能实现双方长期利益最大化。

  商业狂奔:IPO计划、扩大“朋友圈”

  需要指出的是,OpenAI此次架构改革重组,是在多方博弈下实现“公益性”与“营利性”平衡,基于此,在资金扩张、技术研发、上下游资源整合方面需要不断扩大其“朋友圈”。

  截至今年10月,OpenAI已完成了多轮股权融资,最近一次公开披露发生在今年3月底,获得了来自软银集团400亿美元的融资——其中的300亿美元资金于12月底提供,且要求在此之前完成重组,投后估值达到3000亿美元。2024年10月初,OpenAI完成了一轮66亿美元的融资,彼时投后估值为1570亿美元。OpenAI的投资队伍还包括繁荣资本、黑石集团、TPG资本、Coatue、英伟达等众多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

  业界普遍认为,OpenAI的重组为其IPO(首次公开募股)扫清了障碍。关于何时IPO,山姆·奥特曼在直播中公开回应称,鉴于公司庞大的资本需求,IPO是最可能的发展路径,不过目前尚无具体的IPO计划,也并非公司的首要考虑。然而,就在10月30日,据路透社援引三名知情人士称,OpenAI内部已在为IPO做准备,有望最早于2026年下半年提交IPO申请。对此,截至发稿时,OpenAI方面暂未予以置评。

  在江瀚看来,在完成架构重组后,OpenAI的整体战略布局是构建AI生态系统,确保其在AI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推动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实现从技术提供商向行业领导者的转变。

  最近半年里,OpenAI在对外投资、战略合作等方面动作频频。9月22日,OpenAI与英伟达达成新的合作,为OpenAI新一代AI基础设施部署至少10吉瓦英伟达系统,英伟达为此将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预计2026年下半年将发布第一阶段的成果。10月6日 AMD则表达与OpenAI达成一项6吉瓦的GPU部署协议。同日,OpenAI与甲骨文、软件宣布为“星际之门”项目新增五处美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基地,作为OpenAI的综合性AI基础设施平台,以达成在2025年年底前完成5000亿美元、10吉瓦总投资的目标。

  除此之外,10月13日,OpenAI与博通达成合作,称共同打造10吉瓦的定制化人工智能加速器,OpenAI将负责加速器和系统的设计。通过自主设计芯片和系统,OpenAI希望将开发前沿模型和产品所积累的经验直接嵌入硬件中。

  OpenAI自创立以来,通过自有VC以及山姆·奥特曼关联的投资基金,已投资了多家AI初创企业。从投资标的的分布来看,大部分集中于AI应用、硬件及机器人,以及生产力工具方面。与此同时,近半年里,OpenAI频繁出手,直接收购初创企业,包括由苹果前首席设计师Jony Ive创办的AI硬件公司io Products、AI界面设计创业公司Software Application。

  江瀚指出,对外投资是OpenAI拓展业务版图的重要举措。通过投资相关AI企业或初创公司,OpenAI能获取新技术、人才和市场资源。例如投资AI设备初创公司io Products,可借助其技术和创意,结合自身AI技术,打造新一代AI设备,开拓消费级市场,实现技术落地与商业化。与博通合作自研芯片,是OpenAI降低算力成本、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随着AI模型规模扩大,对算力需求剧增,依赖外部算力供应成本高且不稳定,自研芯片却可根据自身AI模型特点优化设计,提高算力效率,降低对微软Azure的依赖,增强自身在AI领域的独立性和话语权。

  OpenAI目前仍处于巨额投入的阶段,第三方研究机构Leonis在今年8月下旬发布的研究报告称,OpenAI预计到2029年才能实现正向现金流,盈利周期较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格局下,OpenAI一方面需要向市场证明自身产品价值,才能维持其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还需要雄厚的资本注入支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