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东帝汶首都帝力,暮色如绸,西郊的蒂坝湾海面泛着橙金色的光。吊车缓缓起落,蒂坝港码头上,一批集装箱正在装卸,落日余晖中是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这座港口由中国企业承建,是东帝汶2002年恢复独立后最具象征意义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对这个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40万的年轻国家来说,港口的繁忙象征着他融入区域经济的动能。
东帝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富饶,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依赖。2005年成立的石油基金曾是财政“生命线”,盈余充裕;如今因产量下滑、收益波动,支柱不再稳固。截至2024年底,基金滚存降至182亿美元,收益滑坡。
此外,东帝汶三分之一的居民日均开支不足2美元,超过一半人口缺乏安全饮用水。贫富差距、经济单一等原因使东帝汶的发展之路充满曲折。
在摆脱困境、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中国始终是东帝汶身边坚定的合作伙伴。多年来,中国建设者的身影遍布东帝汶多个重要基础设施项目,港口、公路、电力等工程为东帝汶突破交通与能源瓶颈提供了有力支撑。
苏艾高速公路是东帝汶恢复独立以来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也是该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由中海外—中铁一局东帝汶联营体公司承建。自2018年通车以来,这条交通干线显著改善了当地出行条件,提升了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近年来,中国与东帝汶合作不断向各领域延伸。中国援助东帝汶杂交水稻示范种植项目,帮助当地农民喜获丰收;东帝汶许多青年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远赴中国求学深造;中方医疗队常年驻守当地,用专业与坚守把健康保障送到民众身边。
在帝力市区,一座由中国援建的滨海足球场如今成为市民的“新客厅”。当地青年曼努埃尔笑着告诉记者:“以前孩子们只能在沙地踢球,现在他们有了安全、干净的地方玩耍。”
在双边合作持续发力的同时,区域层面的新机遇也为东帝汶打开了新局。10月26日,第47届东盟峰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幕,东帝汶在东盟各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正式成为东盟第11个成员国。
“加入东盟不仅意味着政治地位的提升,也将为东帝汶打开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东帝汶国立大学教授劳伦蒂娜·巴雷托对记者说。
谈及未来,东帝汶资深媒体人士雅各布·希梅内斯表示:“作为‘亚洲最年轻的国家’,东帝汶仍在‘成长’。它的未来既取决于自身治理与改革,也离不开外部合作与支持。东帝汶的故事,是小国追寻梦想的故事,也是伙伴携手共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