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普陀区将抓住当前难得机遇,放大自身独特优势,进一步串联长三角科创资源,推动具身智能产业从“技术突破”向“集群发展”跨越。10月30日至31日举行的第八届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具身智能专场暨2025人形机器人创新材料及高效驱动系统产业峰会上,普陀区聚焦具身智能赛道,进行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发布和合作项目签约,希望以落实全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助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本次大会由上海市科委指导,普陀区科委、区发改委主办,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承办,以“生态共建、技术突破、产业跃升”为核心,吸引了具身智能领域科研机构、沿沪宁地区高校院所、具身智能产业链企业的代表和行业专家共300余人参与,通过需求对接、技术研讨、成果转化,构建“研发-转化-落地”全链条创新生态。

据普陀区委副书记赵勇介绍,普陀区正持续深化与沿沪宁各城市创新协同,依托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专业平台,未来将重点打造具身智能高质量孵化器、标准化数据集平台与应用场景示范基地,推动更多“金种子”企业落地,为长三角具身智能产业集群发展注入新动能。
根据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会上发布的相关白皮书,普陀区在发展具身智能方面,将以“标准引领、协同聚力、场景落地”为核心,重点构建多模态大模型、专用数据集、大规模算力等核心技术支撑体系,推动工业制造、医疗康养、商业零售等重点场景应用。同时,该区将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城市深化协同,依托科研院所资源与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平台,加快构建具身智能产业生态。
大会现场发布了具身智能应用场景,30余家具身智能企业释放出54项关键技术需求,总额超过5000万元,涵盖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柔性仿生材料、高效能源系统等领域;普陀区人形机器人代表企业宇宙畅游、矩阵超智等也上台介绍了相关技术需求。为推动相关技术走向国产化、实用化,会上还进行了与沿沪宁具身智能创新合作方的签约仪式,涉及“氢能无人机巡检”“机器人视觉导航系统”等4个长三角合作项目。

为破解科创企业的发展瓶颈,普陀区此次还推出了科创企业“种子计划”,将面向青年科创人才和团队,遴选具有前沿性、颠覆性、硬科技属性的优秀项目,给予最高30万元的创新创业资助。对那些同时入驻区级高质量孵化器的初创企业,普陀区还将在前两年提供每年最高20万元房租资助,助力他们从“萌芽起步”到“稳步成长”。
此外据悉,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土创新+全球资源”的双向赋能,普陀区依托InnoMatch全球供需对接平台开展了20多场线上线下对接,其中与英、韩等国企业的4项初步合作意向正有序对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