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河南六旬老人8天花光6万积蓄打赏主播的新闻登上热搜,当“贫苦女孩”人设主播被曝出入高档场所,直播打赏乱象已越过娱乐边界,成为侵蚀公序良俗的社会问题。
2025年10月,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瞄准低俗团播引诱打赏、虚假人设诱骗打赏等四类突出问题。

流量追求下两种直播价值体现
一方面,靠“野路子”擦边吸引流量是低俗团播引诱打赏的典型代表,如某些团播出演低俗内容,将其当作引流打赏的“捷径”。一些主播表演含性暗示动作,还以“翻牌选妃”“蒙面摸人”等擦边玩法,甚至“跪爬”“嘶喊哭泣”等不适方式拉票。
另一方面,有人靠低俗擦边吸引流量,也有人在用直播的功能传递温暖、提升职业技能。这场整治行动的背后,一股直播清流已经悄然涌动,一批高质量、正能量的直播内容正在各个领域蓬勃发展。
2025年7月,由山东省旅游推广中心主办的“了不起的齐鲁”文化探索直播活动总曝光量达到2.23亿。直播通过解码齐鲁文化基因,云端探索山东文博场馆,激发了广大网友对齐鲁文化的兴趣。
河北省总工会则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搬上电视屏幕,打造《“冀”高一筹》融媒体节目,播出八十余期,全网观看量突破10亿人次。
四川德阳市旌阳区红花村通过探索“村播+”模式,红花“村播”近70场次,吸引了一大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汇聚,日均现场观众达2000人次、线上观众达2万人次。
让流量回归价值本位
直播的实时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壁垒,因此,平台与主播们更需要充分发挥正能量直播对社会的积极引导作用,让用户在正面的“点对点”反馈中,满足帮助他人、收获知识技能的自我表达。在情绪价值的满足中,引导用户向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倾向,才是需要探索的目标。
直播打赏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技术迭代、需求升级与商业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整治直播打赏乱象,不仅仅是铲除几个违规主播,封停几个问题账号。它更是一次对直播行业生态的深度净化,是对平台算法机制、推荐逻辑、盈利模式的全面审视。
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打破“唯数据论”的流量分配机制,建立长效治理体系,引导流量回归价值本质,这些深层次问题仍需全社会持续探索。毕竟,直播行业不该是丛林世界,流量狂欢更不能以牺牲社会价值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