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作为牵头主承销商,推动太重集团成功发行规模1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平安银行太原分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72.86亿元,较上年增幅54.63%;浙商银行太原分行累计为山西省实体经济投放资金707亿元……
在日前举行的山西银行业保险业2025年第4场新闻发布会上,多家银行聚焦新能源、低碳环保、智能制造等领域,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方式,为山西实体经济增资赋能,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聚力。
赋能先进制造业“强筋健骨”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山西省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今年5月,兴业银行作为牵头主承销商,助力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规模10亿元的山西首单科技创新债券“25太重MTN004(科创债)”,赋能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核心竞争力;9月,兴业银行太原分行助力潞安集团落地山西首笔浮息债,规模10.7亿元,进一步丰富了山西金融市场的产品种类,也为重点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我们持续加大对制造类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用好用足人民银行再贷款政策工具,全力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绿色低碳发展。”兴业银行太原分行副行长叶宁介绍,截至9月末,兴业银行太原分行服务山西制造业类客户317户,制造业贷款余额74.6亿元,较上年新增3.24亿元,增幅4.5%。
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平安银行太原分行立足离岸牌照优势,通过“引入境外资金+衍生品交易”模式,运用“敞口外债”满足山西省内实体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需求。“截至9月末,太原分行已累计投放敞口外债62.07亿元,涉及煤炭、文旅2个行业的6家企业,涵盖焦煤、晋控煤业、阳煤、北方铜业等上市公司。”平安银行太原分行行长助理余凤说。
助力产业链集群加速崛起
2023年以来,山西加速培育产业链集群,着力引进重点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助力地方产业链“活”起来,浙商银行发挥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优势,围绕山西省“链长制”产业布局,着力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资金循环堵点。
在“煤焦钢”这条山西的核心产业链上,下游钢铁企业常因应收账款回收周期长、原材料采购资金需求大,面临短期资金压力,而这又会影响上游焦化企业、煤炭企业的资金回笼。针对这一问题,浙商银行太原分行定制了金融服务方案:以国内信用证为依托,利用浙商银行的代理交单、议付模式,盘活下游钢铁企业、焦化企业存量授信,使融资成本低于流动资金贷款市场价格,有效降低下游企业财务成本。
“这一模式已为某‘煤焦钢’产业链下游企业累计投放资金近20亿元,实现了链上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率融资,既助力了煤焦钢产业的保供稳价,又为行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金融动能。”浙商银行太原分行副行长万多介绍,9月末,分行重点产业链企业贷款累计投放约25亿元,涉及客户约550户。
“我们依托交易将融资服务向产业链两端延伸,进一步推动从‘单点突破’向‘集群跃升’转型。”叶宁表示,兴业银行太原分行通过为某民营企业量身定制3年期信用贷款2.4亿元,不仅助力企业近三年年均营收增长5亿元,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30余家中小企业融资超8亿元,“我们将该模式成功复制至新技术、新能源、新基建等多条产业链,累计服务供应链民营企业613户,授信总额超26亿元。”
擦亮绿色金融“新名片”
为落实山西省“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发展规划,助力“一泓清水入黄河”,平安银行太原分行聚焦“降碳、减污、扩绿、碳金融”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信贷资源向绿色低碳行业和企业倾斜,围绕风电、光伏、节能环保、燃气管输、高碳转型等绿色行业、绿色产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支持。
“截至9月末,分行绿色金融贷款余额8.02亿元,较年初增长2.72亿元,增幅达51.45%。当年累计投放10户,金额24.88亿元。”余凤说。
针对钢铁、焦化、有色等行业绿色转型的金融需求,兴业银行太原分行构建了“特许经营+EOD”等业务模式,拓展生态治理、废弃物回收等场景。截至9月末,分行在绿色制造融合方面,累计为焦化、有色、钢铁等产业升级投放贷款69.20亿元,清洁能源产业累计投放贷款64.7亿元。
“我们积极发挥‘绿色银行’专业优势,围绕省内‘五大基地’建设、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积极支持山西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叶宁介绍,截至9月末,分行绿色贷款融资规模达165.32亿元,以实际行动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