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1月1日电 在全球美妆产业加速科技化、专业化的背景下,中国美妆企业正以创新为引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行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国潮美妆护肤品牌企业逸仙集团近日在上海发布行业美妆创新报告,从全球视角系统梳理美妆产业的四大发展趋势,为中国美妆行业的科技转型提供参考。
趋势一是全球研发布局呈现开放协作新格局。随着消费需求升级与新兴市场研发实力的崛起,美妆产业正形成“全球共研、成果本地化”的新范式。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前11个月,中国化妆品出口额达234.72亿元,覆盖美洲、欧洲、东南亚、日韩、印度等主流市场。预计到2025年末,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复合增长率将突破10%。中国企业通过跨国研发中心建设与本土化战略,推动研发更贴近区域肤质及审美,实现高效转化。
趋势二是消费需求升级驱动“科学美妆”崛起。报告分析,消费者对美妆产品的需求正从基础修饰转向基于科学验证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据中研普华预测,2025年科技护肤市场规模将突破4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另据《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功效宣称调研报告》显示,72%的消费者将功效视为核心考量,65%关注功效验证数据。抗衰、美白、修护成为护肤三大热点,彩妆领域则呈现“妆养一体”趋势,唇彩、眼妆等品类向“彩妆功效化”发展。
趋势三是“妆养一体”成为全球产业新方向。近年来“妆养一体”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普及,推动彩妆与护肤深度融合。英敏特2024年调研显示,91%的消费者关注底妆中的活性成分,76%认可养肤粉底的护肤效果。2019年至2023年,美国有色润肤霜销售额增长59%,东南亚、亚太市场功能型彩妆需求同步提升。彩妆产品不再局限于色彩表达,而是融合“色彩+功效+护肤”的复合形态,推动行业从色彩美学迈向健康美学。
趋势四是AI技术重塑美妆产业链价值。人工智能正成为美妆产业系统性升级的底层动力。麦肯锡2025年报告预计,生成式AI将为全球美妆行业创造900亿至1000亿美元价值。在研发端,AI技术介入后可加速活性成分筛选与新分子设计;在制造端,柔性生产与智能质检提升效率;在用户端,AI驱动个性化定制与精准交付。具备跨学科能力与全球布局的企业,正成为推动产业智能化的重要力量。
报告认为,在全球化竞争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美妆企业正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开放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融合,逐步构筑起以科技为内核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