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交所网站消息,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定于2025年11月7日上午9时召开2025年第29次审议会议,审议的发行人为浙江海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圣医疗”)。
资料显示,海圣医疗主营业务为麻醉、监护类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涵盖麻醉类、监护类和手术护理类耗材,公司于2025年5月29日获得北交所IPO受理,计划募资3.7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海圣医疗募集资金拟用于麻醉监护急救系列医疗器械升级扩产及自动化、研发检测中心以及营销服务基地建设三个项目。然而2024年公司主营监护类、麻醉类、手术及护理类医疗器械产能利用率、产销率均存在下滑情形。
对此,北交所要求海圣医疗结合报告期内新增产能消化及经营业绩变动情况,说明项目投产产生效益的具体测算依据及其合理性,以及本次扩产的合理性。
报告期内,海圣医疗已有部分产品纳入浙江、湖南、河北等多地集采。报告期各期集采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3,030.03万元、3,488.26万元、4,688.72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1.34%、11.43%、15.45%。
北交所在问询阶段要求公司说明集采政策对中标产品销量、毛利率、销售模式等的实际影响;未中标集采项目对市场份额的影响;未来更多产品纳入集采的可能性及业绩下滑风险。
海圣医疗2024年收入与扣非净利润出现双双下滑,其中收入同比下降0.7%,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41%,主要系监护类耗材、手术及护理类耗材收入下降,华东、华南、华中、东北等区域销售收入下降。
2025年上半年海圣医疗收入15,563.06万元、同比上涨22.56%,扣非归母净利润3,463.85万元、同比上涨24%。不过北交所仍关注到业绩增长合理性及持续性,要求公司说明业绩增长的主要来源及原因,导致公司2024年业绩下滑的因素是否已经消除等。
海圣医疗销售费用率出现了连续三年上涨的情况(9.48%→9.91%→10.76%),2024年达3268.83万元,显著高于行业均值。北交所第二轮问询直指核心:“说明是否存在通过销售人员进行商业贿赂、代垫费用、资金体外循环等情况”。
公司回应,销售费用中职工薪酬占比超六成,且与收入创收匹配,销售人员人均报销低于同行水平、流程规范,未发现异常资金流转情况。
过去两年,海圣医疗经销商数量呈现“大进大出”特征:2023年新增215家、退出191家,2024年新增277家、退出219家,稳定性明显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2025上半年,公司新增与退出经销商的毛利率与整体经销业务(约54%)存在显著差异——新增经销商毛利率分别为55.93%、54.77%、53.59%,退出经销商则达57.84%、58.95%、57.18%(2024年退出经销商毛利率较整体高出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