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花了3000多块钱……”在北京朝阳医院的出院结算窗口前,从河北来带妈妈看病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只需要在手机上那个‘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备案一下,出院时就能直接结算,起付标准为1500元,超出部分报销比例60%。太方便了!”
记者注意到,这张薄薄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单”,清晰地列明了这次因全麻息肉切除手术的总花费:6806.14元,医保基金直接报销了3174.61元,王先生个人支付3631.53元。
“我们在老家聊天的时候听说,就怕在外地看病,担心看病贵、报销难。要先把全部医药费垫上,然后再抱着一大摞病历、发票、清单,在老家和看病地的医保局之间来回跑。运气好,没个三五个月,这钱也报不回来。”王先生母亲感慨道,“现在好了,我这心里亮堂了。就跟在老家看病一样,就刷一下这张社保卡,‘嘀’一声,该国家报销的部分就直接扣掉了。这政策,真是方便了老百姓!”
“一张结算单背后,是一条条畅通无阻的数据流转,也是一个高效运转的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教师廖藏宜认为,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是医保的“必答题”。
据国家医保局最新统计,“十四五”时期,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从2020年的537万人次增加到2024年的2.38亿人次,增长了44倍,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超过了90%。
“此外,跨省直接结算范围逐步从住院拓展到普通门诊和高血压、糖尿病等10种门诊慢特病。同时,每个县至少有一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能够提供跨省直接结算服务。这一系列政策的背后,对于参保人来说,提高医保统筹层次后,异地就医、异地报销就会更方便。”廖藏宜说。
“从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便利,如今成了日常。”这正是“十四五”期间交出的民生答卷的一个小缩影。五年来,围绕“看病钱”“救命钱”下功夫、出实招,把医疗保障的温度和力度实实在在送到了人民群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