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989年的风沙掠过鄂尔多斯高原,当巴图塔站的第一根钢轨嵌入大地,没人能预见——这方“苦寒之地”会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会在国家能源集团包神铁路能源运输的版图上,书写出一部从“荒芜”到“璀璨”的奋斗史诗。

图为装车现场
沙海开拓:荒原起步的奋进之姿
1989年的巴图塔还是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一片荒原,狂风起时黄沙蔽日,脚下是松软沙层,远处是茫茫戈壁。这一年,包神铁路开通运营,地处神府-东胜煤田核心矿区的巴图塔站作为铁路线上的关键站点正式投用。当年,包神铁路运量68.5万吨,巴图塔站的运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可就是这微弱的“乌金脉动”,让巴图塔在荒原上稳稳地扎下了根。
2014年7月,包神铁路实行站区化管理,设立巴图塔站区;2020年,巴图塔站六合专用线信号联锁设备正式开通启用,结束了2003年六合专用线建成以来,17年的无联锁调车作业历史;2024年11月,包神铁路集团推行重要站区“综合管理集中化、技术管理专业化”的矩阵式管理方式,巴图塔站区被确定为重要站区。2025年,巴图塔站区调度监控大厅正式运行,为站区在运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图为调度指挥大厅
从7条股道、数十名职工的荒凉小站到16条股道、拥有16个煤炭集装站、38条专用线、13个筒仓和12个站台以及500余名职工的“明星站区”,未来也定会创造出更辉煌、更灿烂的篇章。
枢纽担当:乌金通道的“保供标杆”
当第一列载着煤炭的列车缓缓驶出车站,滚滚的浓烟后映照着职工满是煤灰的笑脸。从那时起巴图塔就正式承担起神府-东胜煤田的煤炭外运任务,从“一张图、一支笔、一部电话”的简陋运转、列车车号现场手抄、运费拿计算机一笔笔算、装车需要人工排队、“等车装煤”勉强承载运输任务到智慧中枢、智能高效、保供助力,巴图塔站区自2014年成立至今装运煤炭超过9亿吨,年货运量超8000万吨。

图为“1+1”万吨编组
面对提升包神南线运量要求,统筹资源,深挖潜能,对管内装车数据进行写实,优化3个车站编组万吨方案、石圪台站3、5道线路改造、巴图塔站区六合专用线接触网首次热滑试验完成,全面助力包神南线运输效能提升。
电务专业首次在全路范围内采用“移频脉冲轨道电路+列控编码+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的创新组合,攻克分路不良难题,为重载铁路信号技术发展树立标杆。工务专业从木枕到混凝土枕,从人工捣固到大机捣固,每一次设备迭代都为运量突破筑牢了根基。供电专业引入无人机、1~6C巡检系统、紫外成像仪、红外局放监测、10kV电力线路故标装置等先进设备,构建了“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模式。
如今,站区装运的煤炭到站辐射内蒙古、河北、河南、辽宁、吉林、山西、山东、宁夏、天津、黑龙江、山东11省50余市。
党建引领:成长蜕变的“红色密码”
站区始终推动党建与生产工作深度融合,将党建品牌扎根基层一线,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2020年,国家能源集团启动基层党建创新三年行动,巴图塔站区党支部紧扣行动要求,以“实干为先”为导向,用扎实成效赢得认可。2021年,被国家能源集团正式命名挂牌“奋进十四五”党员示范岗。随着“一支部一品牌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开展,巴图塔站区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提出“环保先行第一步、运输组织第一站、设备质量第一关、党员冲锋第一线”的“四个第一”实践载体和价值体系,打造能源保供“最先一公里”党建品牌并不断丰富其内涵。

图为新工参观党建展厅
自能源保供“最先一公里”党建品牌建立以来,站区将品牌理念转化为一线实践,让“四个一”的价值体系成为干部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指南。巴图塔站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以“环保先行第一步”为抓手,用“党建红”守护“生态绿”。运输组织第一站,党员骨干扎根基层,深挖运输潜能,让“最先一公里”成为保供的“加速键”。设备质量第一关,党员攻坚组坚守一线除隐患、提质量,用“零故障”守护运输安全。2025年,能源保供“最先一公里”展厅正式投入使用,大家在参观中感受巴图塔的成长故事,成为凝聚人心、彰显担当的党建“堡垒”。
2023年,巴图塔站区党支部被列入国家能源集团第三批党建创新标杆单位,并荣获“国家能源集团先进基层党支部”称号;2024年6月,巴图塔站区党支部被命名鄂尔多斯市坚强堡垒模范支部示范点;2024年7月,巴图塔站区被授予国家能源集团“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岗位建功行动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