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降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不过对于12月是否继续降息,鲍威尔的回答是:“12月继续降息并非板上钉钉,甚至远非如此。”这个回答超出市场今年将降息三次的预期。
鲍威尔的回答首先从中性利率角度,他认为目前市场对中性利率的估计也在3%-4%这个区间。今年美联储已累计降息150个基点,目前利率区间在3%至4%之间,当前利率已大致处于中性水平附近,并且高于委员会成员的中位数预估。“当然,也有委员认为中性利率更高,这些观点都可以讨论,因为中性利率本身无法直接观测。”他表示,委员会中部分成员认为现在可能是该停一下、观察一下的时候——看看就业是否真的存在下行风险,也看看目前所见的经济增速回升是否真实、可持续。
他说,通常情况下,劳动力市场比支出数据更能反映经济的真实动能。但这次就业放缓的迹象,使得解读变得更复杂。
他认为目前美国就业市场大幅下降的原因包括两个:一是劳动力供给大幅下降,这也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劳动力参与率下降(这有周期性因素),另一个是移民减少——这是上届政府开始的重大政策变化,并在现任政府下进一步加速。因此,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供给侧。二是,劳动力需求也有所下降。
失业率下降意味着劳动力需求的降幅略大于供给降幅。总体上,当前情况主要是供给端的变化导致的。
那么目前最让市场困惑的是,AI的投资繁荣给美国的就业市场带来了什么?现在美国大量的高科技企业正在裁员或者减少招聘。这是否能够解释,今年以来美国劳动力市场突然下行呢?因为与此同时,消费支出数据显示经济依然稳健,第三季度消费支出增长接近3%。
最明显的例证是,10月28日,亚马逊计划裁减多达3万名员工,将在近期实施。此次裁员规模相当于其公司白领员工总数的约10%,将波及人力资源、云计算和广告等多个业务部门。
主要原因是,亚马逊的机器人团队制定了更为长远的目标:到2033年实现75%的运营自动化,这一计划可能使其在未来十年内避免招聘超过60万名员工,而这可能对美国蓝领就业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亚马逊的自动化在部分仓库已经实现,位于路易斯安那州什里夫波特的履约中心被视为未来机器人仓库的模板。该中心部署了上千台机器人,使其所需的人力比传统仓库大幅减少。亚马逊计划在2027年底前,将什里夫波特的设计复制到约40个新旧设施中。
而亚马逊的以上举措并非孤例,而是整个科技行业拥抱AI、降本增效趋势的缩影。根据Layoffs.fyi网站数据,2023年是科技业裁员最严重的一年。微软、Meta、谷歌和英特尔等巨头今年均宣布了大规模裁员计划,许多公司高管直言,生成式AI的应用提高了效率,是削减人力需求的原因之一。
对于这个问题,鲍威尔的回答是“对此非常关注”,因为这确实可能影响就业增长。不过,目前他表示,在初请失业金数据中还没有看到明显体现——这不意外,数据通常会滞后一段时间,但我们会非常密切监测。
许多论者对于AI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的看法是,就目前而言,还不足以影响美国劳动力市场,也就是说,美国第二季度以来非农就业数据的大幅下行,与AI投资的繁荣没有关系。一家券商的报告中指出,AI迄今为止对就业冲击有限,AI对行业的渗透率依然很低。在20余个大类行业中仅有6个的整体渗透率突破10%,其中信息技术业渗透率最高,约为25%。
其实,以上看法忽略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边际上的影响,也就是说AI导致的裁员,尽管数量不多,但是在传统就业市场变化不大时,足以带动数据的下滑。另一方面是,对雇主预期的影响,因为他们预计AI将替代很多岗位,这就使得他们推迟或者削减招聘的人数,这可能并不会体现在失业率上,但是会导致新增就业人数的减少。
无论如何,AI投资的大规模应用正在影响着美国的就业市场,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到了何种程度,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而这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仍然是值得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