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季节特征,可以总结为:4-10月“炒现实”(定价当期基本面),11月-次年3月“炒预期”(提前布局低位、低估且盈利有回升预期的板块)。
其中,每年的4月和11月是两个关键的时间点,4月之后市场的基本面定价权重显著提升,11月之后当期基本面的影响开始弱化,与此同时,市场开始挖掘低位低估的方向,布局来年。11月的市场涨跌与基本面相关性最弱,甚至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呈现出“反基本面”和“远期博弈”的特征。



但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1-3月,基本面对市场表现还是有影响,一方面1月有年报披露的要求,另一方面,部分高景气板块也存在盈利的动量效应。

因此,配置上,不建议风格之间频繁的来回切换,因为A股风格的月度轮动特征很明显,导致“抢跑”情况很严重,想做到高胜率的精准切换,难度很大。当下,可以有两个思路:
一是,初步布局一些以低位、低估且盈利有回升预期的板块,比如端侧应用(消费电子等),待产业趋势更清晰之后,进一步再加大配置。
二是,也可以继续坚持当期高景气的线索,不过度关注年底的风格变化,因为12月之后,基本面的有效性也会提升。
如果坚守高景气的主线,可能需要容忍多大幅度和多长时间的调整?
对于主线趋势方向,我们在《如何看科技调整:主线板块下跌时间、幅度复盘20251019》中有过详细的讨论,主要结论如下:①缓慢走弱/短期快速杀跌并不代表趋势的彻底结束,仅意味着趋势短期陷入横盘;②而产业趋势是决定主线横盘后能否创新高的根本;③横盘时,历史主线平均调整时长为20日,平均调整幅度为18.1%。
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本周开始,港股创新药指数的下跌时间和幅度,已经基本满足上述规律,当前位置可以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节奏低于预期;国内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使得经济复苏乏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