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2 22:45:10 股吧网页版
【新华解读】黄金税收新规落地 市场迎来精准化治理新阶段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1月2日电(记者王小璐、董道勇)11月1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宣布自即日起实施新的黄金税收政策。多位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新规标志着我国黄金市场税收治理进入精细化、分类管理的新阶段,核心在于通过“用途定性、分类管理”的全新框架,堵住税收套利空间,引导黄金资源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

  明晰用途以构建监管闭环

  此次政策调整被视为我国黄金市场发展至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公告明确,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的“标准黄金”,场内交易本身免征增值税。一旦发生实物交割出库,将按用途进入不同税收路径:

  ——对于投资性用途,交易所对卖方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并免征附加税费,向买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买方将标准黄金直接销售或加工为投资性黄金产品后销售时,须按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但对外仅能开具普通发票,不得开具专票。

  ——对于非投资性用途交易所免征增值税并开具普通发票;买方为一般纳税人的,以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和6%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其后将黄金加工为非投资性黄金产品并对外销售的,按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且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专家表示,相比原有政策,新规最显著的变化是确立了以“用途”为锚点的分类管理新模式,明确区分投资性与非投资性用途的类型及税收待遇。国信期货首席分析师顾冯达指出,过去对场内交易黄金相对统一的税收管理方式,已难以精准区分其“金融投资”与“实体消费”的双重属性。新规旨在确立全新框架,从源头上堵塞可能存在的税收套利空间。

  “新规通过用途分流加上发票管理,斩断了整个发票套利的链条,更为规范了。”广东南方黄金市场研究院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宋蒋圳表示。

  对于会员单位在实物交割出库后变更黄金用途的情况,公告明确其需在标准黄金实物交割出库取得交易所开具相应发票当月起6个月内提出申请,且仅允许申请一次,违规者将面临暂停开具发票的处罚。

  北京智策天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剑锋认为,新规极大地加强了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对会员单位的监管督导功能。通过大幅提高违规成本,有利于杜绝以往的“套票”空间。

  市场有望得到长期规范发展

  新规对产业链不同主体将产生结构性影响。宋蒋圳表示,新规对于用作投资性用途的会员单位有显著利好,“这些会员单位在交易所买到标准黄金,同时还能拿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优惠政策,在销售过程中就获得了一定的优势。”

  新规执行后,标准投资金条仅限于上海黄金交易所规定的AU99.99、AU99.95、AU99.9和AU99.5四类牌号,以及50克、100克、1公斤、3公斤和12.5公斤五种规格。“可以预见,50克和100克的小规格投资金条短期内可能会非常紧俏,甚至出现缺货。”戴剑锋表示。

  顾冯达认为,此举对贸易商而言,未来专注于实体产业链将获得更优环境,而依赖投资性黄金“票链”套利的模式将难以为继,其必须向提升真实服务能力转型。

  戴剑锋进一步补充,该规定将迫使黄金饰品加工企业告别简单的“原材料搬运工”模式,转向更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和产品创新,“黄金不会再被当作白菜一样售卖,行业必须追求更高的工艺和价值。”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顾冯达分析,政策实则是一种有力的投资行为引导,鼓励其从购买实物金条转向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积存金、黄金ETF等标准化金融产品进行投资,更符合现代金融投资的方向,也更便捷、安全。

  金价长期主导因素未受改变

  而政策落地后,是否会对金价有一定影响?戴剑锋判断,新规理论上或会推高国内黄金零售端的价格,对投资性金条影响将大于黄金首饰,短期内将对国内金价形成支撑,并对国际金价产生一定的指引作用。

  顾冯达表示,短期来看金价可能呈现结构性分化,但长期不改变由全球宏观基本面主导的核心趋势。投资性金条因税收链条调整,零售价可能因成本传导而温和上升;而首饰等消费端黄金价格则会因税负明确下降而更显稳定。

  “长期看,一个更为透明、规范的中国黄金市场,不仅能更好地反映真实供需,更能提升其在全球定价体系中的影响力,使黄金价格发现机制更为成熟和有效。”顾冯达说。

  在一段时间的盘整回调后,当前国际金价徘徊在4000美元/盎司左右,市场对黄金长期走势多保持看涨态度。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贵金属分析师Bernard Dahdah在其近期报告中称,预计到2026年投资需求仍将是黄金市场的主要驱动力。咨询机构Metal Focus在其周报中称,预计2026年黄金价格将继续上涨,并再创新高。与2025年的走势一致,美国贸易政策的持续不确定性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预计仍然会是左右黄金市场情绪的关键因素。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