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正尝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切入“生活服务”领域,并加速商业化。
日前小红书在年度“生活服务行业大会”上公布了一系列商业化产品与营销策略。通过“线索种草”帮助商家在小红书上通过“种草”获取潜在用户,进行留资(留下个人资料)。“目前小红书为生活服务商家提供信息服务,并不涉及交易、服务履约。”小红书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尽管在“生活服务”商业化上表现出既进取又谨慎的态度,如何在加速商业化的同时注重平衡用户体验,仍然是小红书要持续面对的问题。
“小红书在最初选择商业化路径上就进行过相关讨论。”上述负责人回应《中国经营报》记者称,围绕产品和用户需求进行推荐,注定了在“种草和用户需求是同向的”。
“种草”生活服务
将生活服务视为新的增长引擎,小红书在加速探索的同时表现得既进取又谨慎。
按照上述负责人的解释,在生活服务的商业化探索方面,目前并不涉及产品和服务履约。此前上线本地生活会员服务“小红卡”,小红书在本地生活的动向备受关注。但是在小红书内部,生活服务是商业化的领域之一,本地生活则属于交易部。
从目前看,以“种草”的方式切入生活服务领域,或许是小红书独有且更高效的模式。
为什么商家在小红书可以做“种草”?上述负责人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小红书上天然形成的“15度仰角内容”(比现实生活更好一点点),有很好的内容质量和调性,同时有大量小红书野生博主的真诚分享,让小红书天然双列带来“种草力”。
同时小红书还是搜索引擎,小红书的搜索是用户做消费决策前避免踩坑的一个动作,有机会将用户的消费需求和后续转化做高效联通。
有关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小红书生活服务行业的搜索趋势同比增长37%,笔记发布量增长39%,阅读量增长20%。
如何在小红书上实现科学“种草”,小红书商业服务及奢侈品行业群总经理觅阳介绍了具体方法论:对全量生活服务行业都适合的“种小草”,以及对更适合的头部客户的“种大草”。
具体来讲,“种小草”可以通过“加热”笔记使互动量点赞量增加,从而促使转化;“种大草”则是更精细化的线索来“种草”,套用“SPU(标准化产品单元)×买点×人群”的模式,再通过小红书将合适的内容推给最合适的人。
天鹅到家成为小红书的“线索种草”样本。长期以来,天鹅到家的线下渠道生意占比更高。尝试在小红书上“种草”,天鹅到家发现在小红书被内容“种草”的用户,即使未在平台成交,也会进一步通过门店咨询、电话预约等线下渠道完成交易。
有关数据显示,这类用户的线下转化率是未被“种草”人群的3倍。聚焦细分需求的种草笔记同样带来效率提升——在“保姆”产品线上,天鹅到家今年第三季度的留资量是第二季度的1.87倍。
商业化挑战
在商业化的同时,作为UGC(用户原创内容)社区,小红书也同样面临挑战。
小红书CMO之恒坦言:“小红书很不同,它是UGC社区,是坚持双列的内容平台,也是推荐与搜索双心智的平台。社区氛围和审核标准都很高,这让品牌在小红书做营销时充满挑战。”
“我已经习惯在买东西之前去小红书上搜一搜,看大家的真实评价。”一位小红书重度用户对记者表示,但另一面,她的担心在于,如果小红书过度商业化,在小红书上搜到太多广告用户就会很失望。
如何平衡商业化与用户体验?上述负责人回应了这种担忧:“通常的广告形态都是直给式的,忽视用户的需求和感受。但小红书的种草广告从第一天开始,就注意更人感,用符合用户需求的语言去表达产品买点,更贴近用户使用体验。”
上述负责人透露,在最早讨论小红书商业化时就进行过讨论,“围绕品牌还是围绕客户产品进行营销,最后的选择是产品而不是品牌”。
“如果选择品牌,品牌本位是讲自己的主张,围绕产品则是讨论产品本身,适用的用户场景是什么。这种内容天然与社区用户是同向的,决定了最初在选择商业化路径上就与社区底层逻辑上不冲突。”该负责人解释。
“小红书是一个好产品的激发场,也是一个坏产品的劝退场。”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如果一个产品很差,即使在小红书站内‘种草’,也会收到大量用户的负面评价。这个时候平台只关注一件事,分享内容的真假,如果分享内容是真实的,平台不会做更多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