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杜郑敏报道
“这已经是第19天了,包裹还是没消息。”10月28日下午,上海市民张女士手指划过手机里停滞的中通物流页面,屏幕上方恰好弹出“国家邮政局约谈中通”的新闻——此时,距离张女士的母亲10月9日从哈尔滨市安山乡给她寄出包裹已过去19天,距离包裹在哈尔滨延寿县“被签收”也已过去14天。张女士价值近5000元的韩国衣物包裹,仍“消失”在哈尔滨本地的物流转运链上。

受访者提供的包裹物流截图
日前,张女士向海报新闻记者诉说了自己遭遇的“中通快递丢失5000元包裹且维权艰难”这一事件始末。
包裹“蒸发”:涉事快递员及站点电话均打不通只肯赔付1000元
时间回溯至10月9日,张女士母亲从哈尔滨安山乡网点寄出包裹,目的地是上海。因两地距离较远,张女士前五天并未查询物流,直到登录平台才发现,包裹在安山乡至延寿县转运中显示“10月14日上午9:37在延寿县站点已签收”。

物流明细显示:包裹在10月14日上午于延寿县“被签收”
“我人在上海,怎么会在哈尔滨签收?”张女士第一时间多次拨打延寿县站点及快递员电话,均无人接听;她又联系安山乡快递员时,对方称“按规定可按包裹原价赔付,但需提供价值凭证”,并建议她找中通总部客服对接。
据张女士所讲,包裹是她在韩国买的衣服,能直接证明包裹总价值的,是当时留存的一张韩文购物小票和部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凭证,可当张女士向中通总部客服提交这些凭证时,中通总部客服以“小票非中文凭证,无效”为由拒绝理赔。

受访者提供的包裹价值凭证
无奈之下,张女士于10月22日前后,拨打哈尔滨12345热线,要求快递方按包裹原价值全额赔付。次日中通客服主动联系,提出500元赔付方案,“延寿县站点和快递员都联系不上,包裹大概率是丢件无法找回了,但是只赔付500元是我不能接受的。”于是,张女士拒绝了此赔付方案。

受访者提供:中通快递一开始只想赔付500元,并表示“无(包裹的)价值证明”
张女士表示,遭拒后,中通客服不断给她打电话——每天3通电话,最早在早晨8点拨打,张女士不堪其扰,将其电话拉进黑名单,并再次向12345投诉,被多次拒接后的中通,又改为发短信,并称“愿意将赔付额提至1000元”,想让其同意。29号下午,在中通快递接连发来两次短信后,张女士同意了1000元的赔付,但却一直加不上客服推过来的理赔员的微信。
10月27日,张女士在“邮政业申诉服务平台”再次投诉,但仍未收到处理结果,“再等不到答复,我就准备走法律程序,不能让自己的损失白白承担。”

中通快递后续发的短信内容显示,愿意赔付给张女士1000元,并还坚持“未有有效的价值证明”
乱象不止:从延误积压到私自退回
张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2025年7月南宁12345热线数据显示,中通破损丢失投诉占比达38%,厦门网点积压事件更暴露管理失控。记者通过梳理近期消费者反馈也发现,中通快递的服务漏洞已蔓延至多个环节。
今年8月,福州一家中通网点因半数快递员离职,导致近2000件快递积压在网点,市民陈女士的母婴用品滞留3天后,客服仅建议“重新寄递”,网点负责人则直言“人手不够,没办法及时配送”。
受访者提供的中通快递“暴力运输”致包裹外包装破损
9月,山西的商家李女士支付了中通快运近1000元的包装费,要求将包裹包装地结实一点,邮寄给客户。当收货人收到货物时,却被告知“外包装高达十几处破损严重”。于是,李女士先后在多个中通快递平台投诉该件“暴力运输”,24小时都没人出来给解决问题,直至联系上中通客服,对方却拒绝承担破损费用,说完“只保丢不保损”后便挂断电话。
更令人费解的是中通快递“已到不送”的操作。武汉的孙女士网购快递,在10月25日到达配送站点时,显示“第2次派件被退回,”孙女士当天向快递员打电话没打通,这期间一直联系不上快递员,直至28日中午才打通网点电话,要求快递员配送,结果下午1点多物流页面显示“已退回,因联系不上客户。”
“我中间联系了网点好多次,网点却说联系不上我,让我点‘退货退款’,我电话里还没讲完呢,就直接挂我电话,中通太让人生气了。”孙女士直言。

受访者提供的物流截图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中通快递”显示,截至今年10月31日的统计,中通快递累计投诉量达108549条,近30天内新增投诉1681条,其中占比较多的投诉问题是“丢件、延误、售后服务欠缺、已到不配送、商品有损”等。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关于“中通快递”累计投诉和近30天的投诉条数
“虚假签收同样是高频问题。”记者发现,近一个月收到的中通投诉中,部分消费者反映“驿站没收到包裹,系统却显示‘驿站代收’”,还有人遭遇“快递员未联系就默认‘放门口’,导致包裹丢失”。这种“数据履约”与实际服务的脱节,正是国家邮政局约谈中指出的“随意调整运营规则”的典型表现。

受访者提供的中通快递“虚假签收”举报截图,处理结果显示,企业被处以罚款3000元的行政处罚,并责令改正
根源探底:快递员权益缺失的“连锁反应”
“前端服务差,后端是快递员的生存困境。” 济南城区一位不愿具名的中通加盟网点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中通多数加盟网点实行“无底薪计件制”,快递员按件计酬,单件提成1.2元-1.5元,且多数快递员无社保。
“大部分网点只给管理层交社保,快递员要么自己交,要么没社保。” 更严峻的是罚款压力,该负责人提供的内部数据显示,快递员月均罚款占收入比很高,“送错件罚200元,投诉一次罚500元,丢件还要按原价赔,有时候送一天件还不够交罚款。”
这种高压模式直接导致服务缩水。济南城区一快递员王师傅向记者坦言,他负责的区域,每天要送近300件快递,“为了不超时罚款,有时候没联系收件人就先点‘签收’,想着回头再送,结果忙忘了就造成‘虚假签收’。”
目前,这种“以罚代管”模式已成行业痼疾。中通虽设立1亿元“快递小哥关爱基金”,但基层快递员反映:“申请流程复杂,真正拿到补助的很少。”
面对约谈与舆情压力,中通在10月28日的回应中承诺,将“认真落实监管要求,切实整改问题”,但未提及具体整改明细和时间。
截至记者发稿,上海张女士的包裹理赔仍无进展,“快递的本质是‘将包裹安全送到目的地’,而不是给用户造成困扰。”张女士的话,道出了众多中通用户的心声——当一份包裹的丢失都需靠起诉维权,快递企业的“整改承诺”,终究要落到看得见的服务改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