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3 13:49:31 股吧网页版
绩优长跑者谈长期主义 | 创造11倍回报,诺安基金杨谷以“不变”内核,穿越市场“万变”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11月3日讯(记者李迪)当A股市场的日历翻过19载春秋,牛熊更迭的浪潮曾卷走多少短期投机的泡沫,行业风口的切换曾打乱多少追热点的脚步。

  诺安基金杨谷却在这道高难度考题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他是市场上稀缺的管理单一产品超过19年的基金经理,截至2025年9月30日,这只他坚持管理多年的诺安先锋混合A,任职以来实现了惊人的1138.87%的回报,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311.88%。(注;2006.2.22至今,杨谷担任基金经理)

  杨谷亲历过城镇化浪潮下的杠杆驱动时代,也见证过消费升级浪潮中的核心资产崛起。从刺激政策后聚焦壁垒型企业,到制造业强国战略下布局“卡脖子”领域,时代变迁中,始终以“成长”为不变的锚点。

  当市场沉迷于短期概念炒作时,杨谷坚守“寻找3-5年持续增长企业”的逻辑;当业绩暂时落后的压力袭来时,以“关注输入、不纠结输出”的定力化解焦虑。

  如今回望,市场变迁不过是他投资征程中的序章。在我国资本市场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杨谷仍将以“不变”的投资内核,应对市场的“万变”,以专业定力穿越周期,笃行长期投资路。

  多年历练锻造核心框架:坚守“翻石头”方法论,筛选“持续成长”企业

  多年以来,A股市场的风口与赛道多次切换,杨谷投资逻辑的内核坚持紧扣“成长”二字:关注公司成长性、不断寻找安全边际,是杨谷投资框架的根基,也是应对市场变化的“不变”准则。

  杨谷坚持以 “翻石头” 的实践路径扎根投资,在海量标的中精准筛选符合长期成长逻辑的优质企业。在杨谷的投资框架中,“翻石头” 并非简单的信息搜集,而是一套以深度调研为根基、长期价值判断为核心的系统化选股方法论。

  为挖掘出具备持续增长潜力的企业,杨谷总结出优质成长企业的三大特征,这一筛选标准未因市场短期波动而动摇。

  第一特征是做“难做的事情”。杨谷认为,这类公司往往具备较高壁垒,比如为研发一款产品,提前四五年甚至更久做技术储备。一旦实现技术突破,竞争对手即便模仿,也难以跨越技术和时间壁垒。而这种优势往往能支撑公司实现三年以上的业绩持续增长。

  第二特征是解决“用户的痛点”。这一特征直接关系到客户粘性。杨谷分析称,若公司产品或服务能精准解决客户核心需求,那么客户的替换成本就会相应提高,公司面临的降价风险、恶性竞争风险会大幅降低,从而公司的业绩稳定性则会更强。

  第三特征是身处“蓝海市场”。在杨谷看来,蓝海市场的核心特征是“新竞争者进入后,产品价格反而可能上涨”。在处于蓝海市场的行业中,新企业进入行业并非相互抢占存量份额,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行业渗透率提升,共同做大市场蛋糕。不过杨谷也强调,蓝海并非永恒,若行业技术进入瓶颈期,市场竞争会逐渐转向“红海模式”,此时就需要及时调整投资布局。

  基于上述标准挖掘出优质企业后,杨谷坚持深入进行同类公司调研和上下游产业链调研,以此形成对行业趋势的“合力判断”。以一手田野调查、扎实案头工作验证企业增长的持续性。

  即便在信息获取愈发便捷的当下,杨谷仍拒绝依赖二手数据,而是深入产业一线,从不同环节的反馈中交叉印证,确保对企业价值的判断精准可靠。这种对深度调研、独立思考的“不变”坚守,助力他能挖掘到别人未发现的“真成长”企业。

  同时,杨谷以“核心 + 卫星”策略应对市场阶段性变化。核心仓位始终配置符合中长期成长逻辑的优质企业,卫星仓位则结合市场环境前瞻布局。如2021年,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时,他布局契合制造业升级需求的人工智能企业;2023年,数字经济成为趋势时,他提前介入,待chatGPT爆火后逐步退出。卫星策略的灵活调整,始终围绕“不变”的成长主线展开,既捕捉了阶段性机会,又未偏离长期投资方向。

  不变逻辑筑牢风控防线:分散配置+理性应对,抵御周期波动

  在组合管理中,杨谷对风险控制的重视与分散配置的策略从未改变,以此应对市场“万变”的波动风险。

  杨谷会以中长期视角规划投资周期,在企业盈利稳定兑现的情况下保持相对较长周期的持有。但这种“长期”绝非被动固守,而是深度契合其“投资3-5年业绩成长企业”的核心逻辑:企业业绩从兑现到释放需要时间周期,频繁调仓不仅可能错过关键的业绩爆发阶段,还会增加交易成本,反而削弱长期收益。

  此外,杨谷从不做行业集中押注,即便面对绩优企业,也严格控制单一板块仓位,并通过挖掘冷门优质个股,从配置源头降低风险暴露。

  短期来看,这种分散策略或许会让组合在市场极端行情下锐度不足。但从长期维度看,这种策略既能实现良好的业绩回报,又能有效控制波动,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持有体验。

  穿越多轮市场周期的过程中,杨谷也曾遭遇过“持仓企业股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但杨谷的选择,是既不无视风险并盲目死扛,也不会情绪恐慌并仓促卖出,坚持以理性的态度冷静应对。当持仓股票出现股价大幅波动时,则从基本面出发拆解原因,进而分类应对。

  若企业核心竞争力、业绩增长逻辑未发生变化,下跌是属于市场整体波动引发的错杀,杨谷的做法是不仅不减仓,反而抓住低位布局机会加仓。

  若股价波动源于行业短期调整,杨谷则会进一步预判调整周期长度与复苏概率,再决定持仓策略。

  若问题出在企业自身,则严格区分“短期可修复困难”与“致命性缺陷”。若企业面临的是短期可修复困难,如阶段性供应链波动等,杨谷会选择持续跟踪观察。但如果企业面临的是致命性缺陷,如核心技术落后、客户大量流失等,则会果断止损。

  即便拥有完善的选股体系与风控体系,在长期管理基金的过程中,杨谷仍然难免遭遇业绩暂时落后的压力时刻。

  不可避免,当短期业绩跑输同业时,杨谷也曾产生过“框架是否失效”“标的选择是否出错”的自我怀疑,化解压力的核心逻辑一直保持:“更关注输入,不纠结输出”。

  当确认自身投资框架并无本质问题后,杨谷会将精力聚焦于“输入端”的优化:比如挖掘更多符合自身选股标准的企业,或是通过更深入的调研减少对企业的误判。

  不沉溺于短期业绩排名的焦虑中,在杨谷看来,投资的长期收益本就是“过程正确”的自然结果,只要框架可靠且执行到位,即便一两个季度内业绩跑输,长期业绩也终将兑现。“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穿越市场的法则。

  A股长期机会大于风险:科技仍是投资主线,孕育“长期主义者”需多方合力

  历经多轮市场周期洗礼,杨谷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及当下市场的后续表现保持充足信心。

  对于A股后市走向,杨谷明确判断:“长期机会大于风险”。这一结论背后,是他基于三大核心逻辑的深度推演:

  其一,A股市场估值仍具备性价比。杨谷分析称,前期A股受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曾出现阶段性过度下跌,近一年市场的上涨,更多是对前期非理性下跌的“补涨”修复。目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并未脱离合理区间,仍具备清晰的安全边际,这为长期投资提供了稳健基础。

  其二,我国科技在各领域持续突破,成为A股市场上涨的重要驱动力。杨谷强调,“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正为经济增长注入全新动能”。此前被美国“卡脖子”的关键领域,随着技术自主化进程加速,市场空间逐步打开。当下热门的AI领域,虽曾受芯片供应限制,但随着卡脖子问题逐步缓解,未来产业潜力也将持续释放。这些科技领域的突破,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更是牵引市场向上的核心力量。

  其三,我国各类产业发展趋势清晰,成长方向明确。“中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大方向从未动摇,高端制造、新材料、AI等前沿领域的企业,既契合国家战略导向,又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将持续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资本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投资标的。” 杨谷如此分析我国前沿产业的发展趋势。

  从投资主线来看,杨谷认为,未来市场的核心主线仍将聚焦“科技成长”——这一趋势由中美科技竞争、AI技术迭代等宏观背景决定,具备长期确定性。而反内卷、经济顺周期相关领域,或成为阶段性“辅线”,有望与主线形成轮动。

  对于AI赛道,杨谷认为,AI技术对行业模式的重塑、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明确,将持续跟踪技术进展与业绩落地:若未来部分企业能实现AI业务稳定盈利,且具备清晰的成长逻辑和合理的估值水平,将积极纳入投资组合。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科技主线的长期演进,不仅将孕育更多优质企业,也将催生一批绩优基金经理。但市场也存在担忧,当前行业内优秀基金经理数量不少,但具备定力的“长期主义基金经理”仍相对稀缺。

  在杨谷看来,长期主义基金经理的稀缺,与人才流动性、业绩考核导向等因素密切相关。但他对未来持乐观态度,并认为随着资本市场持续成熟、公募行业规范发展、考核体系向长期维度倾斜,再叠加投资者成熟度逐步提升,“多方合力”之下,行业有望培育出更多兼具专业能力与长期视野的绩优基金经理。

  作为深耕市场多年的长期主义基金经理,杨谷也表示自己将继续坚守投研一线,以自身实践为长期主义基金经理队伍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过去19年,市场在变、行业在变、热点在变,但杨谷对成长投资的信仰、对深度研究的坚守、对独立思考的笃定从未改变。正是这份 “不变”的内核,助力他在“万变”的市场中穿越周期。

  继续锚定“寻找持续成长企业”的核心逻辑,紧跟产业趋势挖掘新的成长赛道,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杨谷的信仰仍是持续创造长期投资价值,续写长期主义的投资答卷。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