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首个交易日,A股呈现出“大强小弱”“低强高弱”的结构性分化行情。截至终盘:上证指数收报3976.52点,小涨21.73点,涨幅0.55%;深证综指收报2520.62点,小涨11.03点,涨幅0.44%;科创综指小跌0.58%;中小综指微涨0.44%;创业板综指小涨0.54%。A股成交金额合计21329.04亿元,比上周五缩小10%。
当天A股主要大盘,在科创板跳空大跌的影响下震荡走低,不过大市值中字头蓝筹、银行板块以及众多微盘、低价股集体走强,促使各大股指有所回升,上证指数、创业板综指、深证综指由绿翻红。最终除了科创板两个大盘外,其余均以红盘报收。
通达信统计数据显示:当天A股股票涨跌比例是3535:1801;涨跌幅超过10%的个股比例是65:3;涨跌幅大于5%的个股比例是208:70。盘面看,低估、低价、低位个股集体走强,比如小于3元的个股、股本最小的400家小微盘股、市盈率比上海主板还低的中字头蓝筹与银行板块股,平均涨幅大于1%,并带动资源类蓝筹股多数走俏。反观此前2年结构性牛市领涨的双创板大市值品种,纷纷跌幅居前,并带动很多高股价高涨幅品种大幅走低。此外,绩差股出清依然坚决,*ST元成已提前锁定“市值退市”。
那么,“三低”蓝筹“牛”与“三高”题材“熊”的局面,能延续多久呢?
“可关注消费的长线机会。”华龙证券人民大道总经理牛阳认为,10月份官方PMI数据下滑并不意味着消费复兴趋势改变,原因在于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整体向好局面得以巩固,因此经济数据下滑更多地与成本下降有关,反倒利好受制于成本的行业。所以,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回升表明,实体经济消费能力正在不断增强。基于这样一个逻辑判断,预计新能源、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低空经济、旅游景点、食品饮料、酒店餐饮等大消费板块,有望在“冰雪经济”和“元旦春节”消费旺季的预期下,进一步拓展向上空间。
“主力资金‘放弃题材、围攻蓝筹’的趋势有望强化。”富鼎资管经济学家李维夏指出,科创综指10月10日下跳缺口确立大级别调整后,本周一又出现了下跳缺口。如果这个缺口无法在短期内回补的话,那么它将成为新一波下跌的开始。因此,这个细节预示着科创板,以及创业板和沪深主板过去2年被爆炒的品种,风险将越来越大。反观银行板块、中字头蓝筹为首的低估值品种,每次放量下跌后都能迅速缩量到很低的水平,筹码集中度越来越高使得后续走势越来越强。所以在我们看来,紧紧把握住低估值原材料央国企蓝筹股,或将在接下来跨年度结构性下跌行情“稳中有升,乱中取胜”,值得股友们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