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向新向好发展态势,但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压力。
自然资源部今天(11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海洋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
海洋资源供给水平稳步增强。全国批准用海用岛面积26.2万公顷,同比增长19.2%,项目涉及投资额6419亿元。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0%、17.7%,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增长42.1%。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
主要海洋传统产业发展向好。海洋船舶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海洋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海洋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7%、6.2%,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6.5%。海洋旅游业持续复苏,增加值同比增长7.0%。海洋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同比增长3.0%和3.8%;邮轮旅游热度不断攀升,全国邮轮港口接待旅客205万人次,同比增长28%。
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交付和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3.6%和7.0%。海洋药物研发有序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Y104注射液正式获批临床试验。海洋信息服务业加快培育,全国首个海洋领域可信数据空间在浙江上线,深圳发布“AI+海洋”行业应用场景,自主研发的海洋工程柔性制造智能焊接机器人在天津完成集成并进入测试验收阶段。涉海金融市场释放积极信号,18家涉海企业完成IPO上市,融资规模260.0亿元,占全部IPO企业融资规模的33.7%。
业内专家在解读今年前三季度海洋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沿海地方和涉海部门落实海洋领域宏观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海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海洋资源要素供给稳定,企业经营情况总体较好,海洋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海洋对外贸易稳中有进。
目前,我国海洋船舶工业继续保持全球领先,绿色船舶产品技术创新与供应能力持续提升,我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到70.6%。前三季度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海水养殖不断发挥海水产品供给压舱石作用。
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涉海企业经营总体向好,创新投入持续增加。问卷调研结果显示,随着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红利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释放,分别有55.6%、54.2%、80.1%的企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利润、用工人数实现同比增长,比例均高于上半年。分别有24.4%和64.5%的企业对四季度经济环境持乐观和观望态度,分别有24.3%和51.3%的企业预计四季度营业利润比三季度增长及持平,90.6%的企业预计四季度平均用工人数保持稳定或增长。
此外,涉海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及企业间共同研发、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建立奖励机制、数字化转型等措施不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分别有62.9%、62.3%的企业前三季度研发经费和人员数量实现同比增长。目前全国已投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自动化干散货码头各30座,规模居世界前列。
在海运贸易方面,专家表示,在更加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我国海洋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前三季度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也较上半年有所加快,海运贸易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高端、智能、绿色涉海产品竞争优势显现,助力优化外贸结构,前三季度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船舶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23.9%和22.4%。
专家表示,同时要看到,当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压力。应加速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大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