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王辉)10月31日至11月1日,“ROSCon China 2025大会”在上海虹桥中央商务区举行。作为国内机器人领域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开发者盛会,具身智能成为了本届大会关注的技术焦点。在主题为“等待具身智能的ChatGPT时刻”的圆桌论坛上,来自产业各环节的专家就当前的技术热度与落地难点展开了深度对话。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谭维佳在讨论中表示,具身智能行业应优先打造硬件范式,以“沿途下蛋”的策略推动商业化落地。
谭维佳表示,目前智能化机器人在制造业领域的渗透率仍仅为个位数,其中的核心痛点在于传统机器人二次开发和实施成本过高,导致难以规模化落地。而具身智能的出现,正大幅降低这一成本和开发周期,为行业带来希望。
谭维佳强调,在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终极目标之前,具身智能产业更现实的路径是“沿途下蛋”,即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先行实现单点突破,创造商业价值。她认为,应聚焦于特定场景,通过降低机器人使用门槛,让真正懂场景的系统集成商和服务团队能够便捷地应用具身技术。另一方面,中国具备全球领先的硬件产业链与弹性优势,可以率先形成机器人硬件的开发与制造范式,向全球扩散,帮助其他国家验证算法和保护数据。
非夕科技创新业务技术负责人施丰鸣表示,应辩证看待当前的技术瓶颈,在长期维度上保持理性乐观。施丰鸣表示,非夕科技正通过高精度力控技术,弥补纯视觉语言模型(VLA)在精细操作上的不足,以实现具身智能在工业结构化场景中的高效落地。
地瓜机器人开发者生态副总裁胡春旭认为,数据缺乏标准与高质量是制约模型泛化的关键。他预测,具身智能将率先在零售、服务等相对结构化的消费级场景中规模化落地,形态可能以“轮式加双臂”为主。同时,他强调了开源生态在推动技术标准化与技术普及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尽管“ChatGPT时刻”尚未到来,但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通过硬件先行、场景驱动的务实策略,具身智能正沿着一条充满挑战却清晰可见的路径,逐步从多方面的技术研发走向真实的产业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