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百川能源(600681.SH,股价4.64元,市值62.22亿元)开盘不久即涨停。
这一股价异动背后,是10月31日百川能源公告的一项跨界投资:公司拟通过股权受让及增资方式,合计投资2.15亿元取得西安中科光电精密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中科光电”)22.86%股权。西安中科光电是一家以立体视觉空间识别技术为核心,从事具身智能基础模型及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的企业。
百川能源长期从事城市燃气业务,为何选择跨界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更值得关注的是,标的公司自去年以来处于持续亏损状态:2024年全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其净利润分别为-1558万元和-888万元。
投资超2亿元跨界机器人赛道
百川能源控股股东为廊坊百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王东海。公司主要从事城市燃气业务,主营业务为城市管道燃气销售、燃气工程安装和燃气具销售。
10月31日晚间,百川能源公告称,全资子公司百川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川企管”)拟通过股权受让及增资方式,合计投资2.15亿元取得西安中科光电22.86%股权。

图片来源:百川能源公告
在公告中,百川能源强调了西安中科光电的高新技术优势和科研背景:西安中科光电成立于2013年,核心团队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是一家以立体视觉空间识别技术为核心,从事具身智能基础模型及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从具体业务来看,西安中科光电基于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形成“具身智能视觉终端”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两大产品体系。其中,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主要包括智能焊接机器人、智能测量机器人、智能装配机器人、智能切割机器人和特种作业机器人等;具身智能视觉终端也在航空航天视觉导航等领域广泛应用,客户覆盖众多央企、上市企业及科研机构。
作为一家燃气公司,百川能源为何选择跨界?11月3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致电百川能源证券部门,工作人员称,公司此前年报中已提到过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战略。但该工作人员也表示,相关信息要以公司董秘回复为准。随后,每经记者微信联系公司董秘,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百川能源2024年年报提到,将依托现有业务以及用户和市场等资源优势,根据战略规划方向开展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的探索,结合自身业务寻找新增长点。
就此次投资事项,百川能源最新公告也有类似表述:本次购买及增资标的公司股权符合公司长远发展规划,是公司推进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发展战略落地的重要举措。
主业增长乏力,净利润连续下滑
跨界背后,是百川能源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的事实。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百川能源归母净利润连续下滑。其中,2024年更是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

图片来源:百川能源2024年年度报告
尽管今年前三季度百川能源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但单看第三季度,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6.9%;扣非净利润更是大幅下降65.31%。

图片来源:百川能源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此次参股西安中科光电能否帮助百川能源突破业绩瓶颈?从业绩来看,2024年全年和2025年前三季度,西安中科光电实现营收分别为1.01亿元和9296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558万元和-888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797万元和-1071万元。
对此,百川能源公告中也提示了相关风险,称标的公司目前尚未实现盈利,未来经营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百川能源方面首次投资西安中科光电。早在2025年6月10日,百川能源全资子公司海南百川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通过现金购买及增资方式取得西安中科光电2.9654%股权。但上述事项当时并未单独披露,而是在8月底发布的半年报中进行说明。从10月31日公告来看,上述2.9654%股权的投资成本为1000万元。
11月3日,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向每经记者分析指出,结合百川能源上期财报净资产等财务数据来看,前次收购及增资并未触发“10%比例”或“1000万元绝对值”的强制披露标准,半年报中汇总披露也符合交易所“金额较小可定期报告披露”的通行做法,不违反信息披露规定。
加上最新的22.86%股权投资事项,交易完成后,百川能源方面将持有西安中科光电25.20%股权,是第二大股东;西安中科光电创始人吴易明、其控制的企业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西安中科光电44.75%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