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博投研近日发布研究报告,对智能驾驶行业展开深度梳理。报告指出,当前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已进入“规模化普及”与“高阶突破”双轨并行的关键阶段。政策层面,L3级自动驾驶在2025年迎来重要准入突破,北京、武汉等地相继出台法规,明确L3级乘用车上路规则与事故责任划分,为高阶智驾的商业化铺平道路。

市场方面,在比亚迪、吉利等主流车企推动的“智驾平权”战略下,高速NOA、城市NOA等L2+功能正加速从高端车型向15万元以下主流市场渗透。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汽车渗透率已达57.1%,预计到2030年将提升至99.7%。目前,L2级智驾方案已成为市场主流,2024年L2及以上车型销量达1520万辆,渗透率68.47%。

技术路线上,行业已分化为VLA和世界模型两大路径。VLA技术将视觉、语言与行动融为一体,实现从感知到控制的端到端语义化决策,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车企已实现量产落地;世界模型则强调对物理规律的推演与反事实推理,代表企业包括Wayve、华为等,目前仍处预研阶段,长期潜力显著。与此同时,端到端大模型也在2024年实现量产上车,推动智能驾驶从“开城”走向“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连贯体验。

在竞争格局方面,车企依智驾能力分为三个梯队: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软硬全栈自研派处于领先地位;蔚来、小鹏、理想等属软件自研派;第三梯队则依赖华为、Momenta等第三方解决方案。随着智驾功能对购车决策的影响力增强,行业或迎来新一轮淘汰赛。值得注意的是,“数据闭环”能力正成为竞争分水岭,特斯拉通过影子模式与Dojo超算构建高效数据引擎,国内企业也在积极跟进。

展望未来,智驾平权趋势已十分明确。高阶功能正加速下沉至10-20万元主力价格带,以小鹏MONA M03 Max为例,其将城市NOA功能打入12万元级别,上市1小时大定突破1.25万辆,验证了高性价比智驾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预计到2030年,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其中高阶智驾(AD)将成为主要组成部分。在AI大模型技术赋能与成本持续优化的推动下,智能驾驶正迎来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