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三个多月的空窗期,闻泰科技总裁一职最终由具备法学背景的副总裁沈新佳接任。
日前,闻泰科技发布公告称,经董事会五位董事全票审议通过,正式聘任沈新佳为公司总裁。不同于多数科技企业高管常见的技术或财务背景,1984年出生的沈新佳拥有鲜明的法律专业标签:华东政法大学本科毕业后,她赴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并取得法律硕士学位,且持有中国法律职业资格。
根据履历,沈新佳的职业经历与闻泰科技核心资产安世半导体深度绑定——2017年1月加入安世半导体担任亚太区法律负责人,2022年10月调任闻泰科技总法律顾问,2025年2月升任安世半导体 CEO 办公室首席事务官,同年7月进一步跻身公司核心管理圈层,出任职工代表董事、副总裁。
对于这位新任总裁,闻泰科技在公告中给予明确肯定:“沈新佳拥有15年以上外企及上市公司法律顾问经验,精通公司治理、合规风控、并购重组及跨境交易。” 公告同时披露,沈新佳未持有公司股份,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持股 5% 以上股东无关联关系,且无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禁止任职的情形,未受过证券监管部门或交易所处罚、公开谴责,任职资格完全合规。
沈新佳的上任,正值闻泰科技战略转型与危机挑战交织的关键阶段。今年以来,闻泰科技完成ODM(产品集成)业务的彻底剥离,全面聚焦以安世半导体为核心载体的半导体主业。2025年三季报显示,尽管前三季度公司累计营业收入297.69亿元,同比下降44%(主要受产品集成业务剥离影响),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1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5.0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79亿元,增幅高达 993.41%。
其中,半导体业务成增长引擎。第三季度,闻泰科技该业务实现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12.20%,毛利率达34.56%,贡献净利润7.24亿元。从区域看,中国市场收入创下季度历史新高,占全球总收入的49.29%;从产品看,MOSFET收入增长超13%,逻辑与模拟芯片增长超15%,宽禁带与IGBT产品当前收入占比较小,实现约三倍同比增长。
这一转型成果的背后,是公司管理层的战略调整——今年7月,闻泰科技董事长、董秘等多位高管集体辞职,董事会完成 “大换血”,新任团队均具备安世半导体背景:除了沈新佳之外,还包括2019年即加入闻泰科技的杨沐,现任安世半导体战略高级总监;1981年出生的庄伟,现任安世半导体全球人力资源高级总监兼CEO人力资源助理。彼时,公司明确表示此举旨在为半导体业务提供针对性战略支持。
然而,转型的良好势头被突发的“黑天鹅事件” 打断。10月12日,闻泰科技披露,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以 “国家安全” 为由向安世半导体下达部长令,要求其全球30个主体一年内不得调整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
与此同时,安世半导体控股公司首席法务官 Ruben Lichtenberg 在CFO 与COO 支持下,已于10月1日向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申请紧急措施。10月7日,法庭作出终裁:暂停实控人张学政在安世相关公司的所有董事职务,任命法院指定的独立外籍非执行董事并赋予决定性投票权,将安世几乎全部股份交由指定人员托管,措施持续至调查终结或终审判决下达。
作为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龙头,安世半导体的产品广泛供应特斯拉、宝马、大众等主流车企,而这场控制权风波迅速引发全球汽车产业链震荡。10月26日,荷兰安世半导体单方面决定暂停向承担全球70%封装测试产能的中国东莞工厂供应晶圆,直接导致大众汽车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停产,高尔夫、途观等车型生产受阻。彼时业内预估,若断供持续,德国汽车行业库存仅能维持10至20天。
更复杂的是,目前,荷兰安世与安世中国陷入多维度拉锯。11月2日凌晨,针对荷兰安世半导体称断供因后者未遵守付款条件,安世中国发文驳斥,强调自身无违约行为,反而荷兰安世半导体目前欠付ATGD的货款高达10亿元。

安世中国在文章中还表示,在供应链保障方面,其承诺,目前,公司已建立充足的成品与在制品库存,能够稳定、持续地满足广大客户直至年底乃至更长时间的订单需求,供应链安全可靠。为确保供应的长期性与韧性,安世中国已积极启动多套预案,正在加紧验证新的晶圆产能。公司对在短期内完成验证、并自明年起无缝衔接满足所有客户需求充满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安世中国发布该份声明之前,11月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安世半导体相关问题应询答记者问。发言人表示:“此前,中方已就安世半导体相关问题回应了有关记者的提问。我想强调的是,荷兰政府对企业内部事务的不当干预,导致了目前全球产供链的混乱。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充分考虑国内国际产供链安全稳定,欢迎遇到实际困难的企业及时与商务部或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联系。我们将综合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